imec及其在比利時項目Q-COMIRSE中的合作伙伴在2024年IEEE國際電子設備會議(IEDM)上宣布了一項重大技術突破:推出了首款采用砷化銦量子點光電二極管的短波紅外(SWIR)圖像傳感器原型。這款傳感器的成功展示標志著在環(huán)保和低成本紅外成像技術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該傳感器不僅能夠展示1390 nm的成像效果,而且為第一代因含鉛而無法量產的量子點提供了一種環(huán)保替代方案。
短波紅外(SWIR)傳感器通過檢測可見光譜以外的波長,能夠提供增強的對比度和細節(jié),因為材料在此范圍內的反射特性不同。這些傳感器能夠區(qū)分在人眼看來相同的物體,并能穿透霧氣或薄霧,對于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面部識別、眼球追蹤以及自動駕駛汽車導航等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盡管目前的SWIR傳感器版本價格昂貴且主要限于高端應用,但晶圓級集成有望實現(xiàn)更廣泛的普及。量子點(QD)是納米級半導體粒子,可以設計成發(fā)射和吸收特定波長的光。通過對SWIR進行調整,QD能夠實現(xiàn)緊湊、低成本的吸收器,因為它們可以集成到CMOS電路和現(xiàn)有制造工藝中。
imec技術經理兼成像領域負責人Pawel Malinowski強調了這一突破的重要性:“第一代QD傳感器對于展示這一靈活平臺的可能性至關重要。我們現(xiàn)在正在努力開發(fā)第二代產品,它將成為大眾的關鍵推動因素——旨在以環(huán)保的方式實現(xiàn)成本效益高的制造?!?/strong>
艾邁斯歐司朗工程研究員Stefano Guerrieri補充道:“用更環(huán)保的材料取代膠體量子點中的鉛是Q-COMIRSE的主要目標。我們與imec、根特大學、QustomDot和ChemStream的合作開發(fā)成果為低成本、無鉛短波紅外技術鋪平了道路,該技術一旦成熟用于工業(yè)產品,就可以在機器人、汽車、AR/VR和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實現(xiàn)前所未有的應用?!?br />
imec與合作伙伴在SWIR傳感器領域的合作成果,不僅展示了科技在環(huán)保和成本效益方面的進步,也為紅外成像技術的廣泛應用打開了新的可能性。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SWIR傳感器有望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機器人技術、AR/VR以及消費電子產品中發(fā)揮關鍵作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