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包括支撐輥(1)、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按壓輥(11)、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旋壓盤(12)、設于所述旋壓盤上的第六伸縮桿(13)、設于所述按壓輥上的第一伸縮桿(14)、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固定座(15)、設于所述固定座(15)上的第二伸縮桿(16)、設于所述第二伸縮桿上的固定架(17)、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件(18)、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上油裝置(2)、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裝置(3)、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供油裝置(4)、設于所述驅動裝置一端的拆卸裝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裝置(2)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移動架(21)、設于所述第一移動架上的第一移動塊(22)、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一側的連接板(23)、設于所述連接板上的涂油件(24)、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上的第一進油槽(25)、設于所述連接板上的第二進油槽(26)、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進油槽和所述第二進油槽的連接管(27);所述驅動件和所述驅動裝置呈配合設置,所述第一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第一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第一移動架呈“C”型結構,所述連接板可相對于所述第一移動塊進行轉動;
所述上油裝置(2)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上的傾斜部(28)、用于連接所述傾斜部和所述連接板的第三伸縮桿(29)、設于所述第三伸縮桿內的第一彈性件(20)、用于連接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第三伸縮桿且一端穿設于所述傾斜部上的第一連接線(201);所述第三伸縮桿和所述連接板呈鉸接連接;
所述上油裝置(2)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移動架上的滑槽(202)、設于所述滑槽一端的開口(203)、設于所述滑槽上的滑塊(204)、設于所述滑塊一端的撥動板(205)、設于所述滑塊一側的多個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滑槽上的通槽(206)、設于所述通槽一側的傾斜槽(207)、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第四伸縮桿(208)、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內的第二彈性件(209)、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上的限位扣(210)、設于所述限位扣上的限位環(huán)(211)、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上的轉動架(212)、設于所述轉動架上的轉動輪(213)、設于所述轉動輪上的多個驅動槽(214)、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移動槽(215)、設于所述移動槽上的限位塊(216)、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限位環(huán)的連接桿(217)、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移動槽的第三彈性件(218)、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第四伸縮桿且一端穿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第二連接線(219);所述滑塊可相對于所述滑槽進行移動,所述撥動板可相對于所述開口進行移動,所述多個控制組件結構相同且呈對稱設置,所述傾斜槽和所述連接桿呈配合設置,所述限位環(huán)可相對于所述限位扣進行移動,所述轉動輪可相對于所述轉動架進行轉動,所述驅動槽和所述第一連接線呈配合設置,所述限位塊可相對于所述移動槽進行移動,所述連接桿和所述限位塊呈鉸接連接,所述連接桿和所述限位環(huán)呈鉸接連接;
當涂油件(24)對工件進行涂油時,撥動第一連接線(201)帶動第三伸縮桿(29)進行收縮,并在第一彈性件(20)的彈力下帶動第三伸縮桿(29)進行復位,使得第三伸縮桿(29)帶動連接板(23)的一端進行轉動,進而使得涂油件(24)產(chǎn)生轉動,從而使得涂油件(24)可以上下擺動,并在涂油件(24)上下擺動的過程中對工件進行均勻的涂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裝置(4)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移動架(41)、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第二移動塊(42)、設于所述固定架上且一端穿設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導向桿(43)、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一端的擋環(huán)(44)、設于所述擋環(huán)一側的支撐環(huán)(45)、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內的空腔(46)、設于所述空腔內的第四彈性件(47)、用于連接所述支撐環(huán)和所述第二移動塊的儲料管(48)、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一端的出油口(49);所述第二移動架呈“C”型結構,所述第二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第二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導向桿進行移動,所述儲料管內存儲有潤滑油,所述儲料管和所述支撐環(huán)均為彈性材料制成,所述出油口上設有閥門。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裝置(4)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導向組件;所述導向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兩個導向槽(40)、設于所述導向槽上的多個導向環(huán)(401)、分別用于連接所述多個導向環(huán)的多個第五彈性件(402)、設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環(huán)槽(403)、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一側的存儲槽(404)、設于所述存儲槽一端的四個導向輪(405)、設于所述導向輪上的多個引導凸塊(406)、分別穿設于所述四個導向輪上的四個傳動桿(407)、設于所述導向桿上的傳動槽(408)、設于所述傳動槽上且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傳動帶(409)、設于所述傳動帶一側且一端連接于所述存儲槽上的傳動輪(410);所述導向環(huán)可相對于所述導向槽進行移動,所述導向環(huán)和所述環(huán)槽呈配合設置,所述導向輪可相對于所述存儲槽進行轉動,所述四個傳動桿的端頭分別呈兩兩嚙合配合,所述傳動帶可相對于所述傳動槽進行移動,所述傳動輪可相對于所述存儲槽進行轉動,所述傳動輪和所述四個導向輪中的其中一個導向輪呈配合設置,所述傳動輪和所述傳動帶呈配合設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裝置(4)還包括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上的進油組件;所述進油組件包括穿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及第二移動架上的進油管(411)、套設于所述進油管上且一側連接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調節(jié)輪(412)、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上的遮擋塊(413)、穿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及第二移動架上的氣管(414)、設于所述氣管上的限位槽(415)、設于所述氣管內的推塊(416)、用于連接所述推塊和所述進油管的支撐板(417);所述進油管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進油管可相對于所述支撐環(huán)進行移動,所述進油管和所述遮擋塊呈配合設置,所述進油管一端設有閥門,所述調節(jié)輪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轉動,所述調節(jié)輪和所述進油管呈螺紋連接,所述氣管一端和所述空腔連通,所述推塊可相對于所述氣管進行移動,所述支撐板可相對于所述限位槽進行移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3)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桿(31)、用于連接所述驅動桿和所述第一移動塊的第一弧形塊(32)、用于連接所述驅動桿和所述第二移動塊的第二弧形塊(33);所述第一弧形塊和所述驅動桿呈螺紋連接,所述第二弧形塊和所述驅動桿呈螺紋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裝置(5)包括設于第一移動架上的擋板(51)、設于所述擋板上的拆卸槽(52)、用于連接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第一弧形塊的第三弧形塊(53)、設于所述第一弧形塊上的安裝槽(54)、用于連接第一弧形塊和所述第三弧形塊的卡板(55)、設于所述第一弧形塊上的多個卡槽(56)、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第五伸縮桿(57)、分別設于所述多個第五伸縮桿上的多個卡塊(58)、分別用于連接所述多個第五伸縮桿和所述第三弧形塊的多個第六彈性件(59)、穿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第三連接線(50)、分別設于所述多個第三連接線上的多個連接塊(501)、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凹槽(502)、設于所述擋板一側的拆卸塊(503)、設于所述拆卸塊一端的多個頂塊(504)、設于所述拆卸塊上的多個轉動板(505)、設于所述拆卸塊上且位于所述轉動板一端的按壓件(506)、設于所述轉動板另一端的凸條(507);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拆卸槽呈配合設置,所述卡板可相對于所述安裝槽進行移動,所述卡塊和所述卡槽呈配合設置,所述第三連接線可相對于所述第三弧形塊進行移動,所述頂塊和所述連接塊呈對應設置,所述轉動板可相對于所述拆卸塊進行轉動,所述凸條和所述凹槽呈配合設置。
7.一種用于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工件放置在支撐輥(1)上;
2)通過第一伸縮桿帶動按壓輥(11)對工件進行固定;
3)旋轉第一伸縮桿(14)并帶動工件進行轉動;
4)使用上油裝置(2)對工件涂抹潤滑油;
5)使用旋壓盤(12)對工件進行旋壓加工。
說明書: 一種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及其使用方法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屬于旋壓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及其使用方法。背景技術[0002] 現(xiàn)有的旋壓設備在對工件進行加工時,通常需要對工件的表面涂抹潤滑油,增加工件加工的效果,但是現(xiàn)有設備一般都是需要人工對工件進行涂抹潤滑油,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加工效率。發(fā)明內容[0003] 本發(fā)明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減少人工成本、增加加工效率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0004]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包括支撐輥、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按壓輥、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旋壓盤、設于所述旋壓盤上的第六伸縮桿、設于所述按壓輥上的第一伸縮桿、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固定座、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伸縮桿、設于所述第二伸縮桿上的固定架、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件、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上油裝置、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裝置、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供油裝置、設于所述驅動裝置一端的拆卸裝置;所述上油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移動架、設于所述第一移動架上的第一移動塊、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一側的連接板、設于所述連接板上的涂油件、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上的第一進油槽、設于所述連接板上的第二進油槽、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進油槽和所述第二進油槽的連接管;所述驅動件和所述驅動裝置呈配合設置,所述第一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第一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第一移動架呈“C”型結構,所述連接板可相對于所述第一移動塊進行轉動。[0005] 本發(fā)明通過涂油件的設置,當工件通過支撐輥和按壓輥固定完成后,伸長第二伸縮桿帶動固定架進行移動,使得涂油件貼合在工件的表面上,隨后轉動第一伸縮桿帶動按壓輥以及工件進行轉動,進而使得涂油件沿著工件進行轉動,同時第一移動塊沿著第一移動架進行移動,進而帶動涂油件沿著工件向外側進行移動,并在涂油件移動的過程中對工件的表面進行涂油操作,配合工件自身的轉動,使得涂油件對工件的表面進行均勻的涂抹,增加了潤滑油涂抹的效果,同時減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加工的效率;通過連接管的設置,當涂油件接觸到工件后,將潤滑油依次輸入至第一進油槽、連接管、第二進油槽以及第三進油槽內,隨后潤滑油進入到涂油件上,并通過涂油件對工件進行涂抹,增加了進油時的穩(wěn)定性,同時當連接板產(chǎn)生轉動時,可以通過連接管保證第一進油槽和第二進油槽之間的連接,避免了潤滑油漏出的情況,增加了設備使用時的穩(wěn)定性。[0006] 所述上油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上的傾斜部、用于連接所述傾斜部和所述連接板的第三伸縮桿、設于所述第三伸縮桿內的第一彈性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第三伸縮桿且一端穿設于所述傾斜部上的第一連接線;所述第三伸縮桿和所述連接板呈鉸接連接;通過第一連接線的設置,當涂油件對工件進行涂油時,撥動第一連接線帶動第三伸縮桿進行收縮,并在第一彈性件的彈力下帶動第三伸縮桿進行復位,使得第三伸縮桿帶動連接板的一端進行轉動,進而使得涂油件產(chǎn)生轉動,從而使得涂油件可以上下擺動,并在涂油件上下擺動的過程中對工件進行均勻的涂抹,增加了涂油的效果。[0007] 所述上油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移動架上的滑槽、設于所述滑槽一端的開口、設于所述滑槽上的滑塊、設于所述滑塊一端的撥動板、設于所述滑塊一側的多個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滑槽上的通槽、設于所述通槽一側的傾斜槽、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第四伸縮桿、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內的第二彈性件、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上的限位扣、設于所述限位扣上的限位環(huán)、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上的轉動架、設于所述轉動架上的轉動輪、設于所述轉動輪上的多個驅動槽、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移動槽、設于所述移動槽上的限位塊、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限位環(huán)的連接桿、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移動槽的第三彈性件、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第四伸縮桿且一端穿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第二連接線;所述滑塊可相對于所述滑槽進行移動,所述撥動板可相對于所述開口進行移動,所述多個控制組件結構相同且呈對稱設置,所述傾斜槽和所述連接桿呈配合設置,所述限位環(huán)可相對于所述限位扣進行移動,所述轉動輪可相對于所述轉動架進行轉動,所述驅動槽和所述第一連接線呈配合設置,所述限位塊可相對于所述移動槽進行移動,所述連接桿和所述限位塊呈鉸接連接,所述連接桿和所述限位環(huán)呈鉸接連接;通過驅動槽的設置,當需要撥動第一連接線時,推動撥動板帶動滑塊沿著滑槽進行移動,使得連接桿脫離傾斜槽的位置,隨后限位塊在第三彈性件的拉動作用下沿著移動槽進行移動,并帶動連接桿向斜上方抬升,進而推動限位環(huán)向上移動,隨后通過限位環(huán)帶動第四伸縮桿進行伸長,使得轉動輪向上移動并將第一連接線扣入到驅動槽內,同時當?shù)谝灰苿訅K開始移動時,第一連接線會接觸到多個轉動輪以及多個驅動槽,并在多個驅動槽的阻擋下對第一連接線進行多次拉動,進而使得涂油件產(chǎn)生多次上下擺動,增加了涂油件上下擺動時的穩(wěn)定性和方便性,提高了涂油的效果;當不需要使用涂油件的上下擺動狀態(tài)時,重新推動撥動板帶動滑塊進行復位,使得連接桿受到傾斜槽的阻擋產(chǎn)生轉動,同時限位塊在連接桿的帶動下進行復位時會勞動第二連接線,并通過第二連接線和連接線同時帶動第四伸縮桿進行收縮,避免了連接桿無法帶動第四伸縮桿收縮而導致的第四伸縮桿在連接桿的拉力下產(chǎn)生歪斜的情況,增加了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了設備的維護成本;通過限位環(huán)和限位扣的設置,當連接桿帶動第四伸縮桿進行收縮或伸長時,限位環(huán)可相對于限位扣移動一端距離,避免了限位環(huán)和限位扣之間緊配合而導致的連接桿與限位環(huán)連接處容易破損的情況。
[0008] 所述供油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移動架、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第二移動塊、設于所述固定架上且一端穿設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導向桿、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一端的擋環(huán)、設于所述擋環(huán)一側的支撐環(huán)、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內的空腔、設于所述空腔內的第四彈性件、用于連接所述支撐環(huán)和所述第二移動塊的儲料管、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一端的出油口;所述第二移動架呈“C”型結構,所述第二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第二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導向桿進行移動,所述儲料管內存儲有潤滑油,所述儲料管和所述支撐環(huán)均為彈性材料制成,所述出油口上設有閥門;通過儲料管的設置,當涂油件在對工件進行涂油操作時,同步啟動第二移動塊相對于第二移動架進行移動,使得第二移動塊在移動的過程中對儲料管進行擠壓,并將儲料管內的潤滑油通過出油口擠出,隨后將擠出的潤滑油傳輸至第一進油槽內,增加了涂油件使用時的供油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第二移動塊擠壓儲料管對涂油件進行供油的方式,增加了供油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0009] 所述供油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導向組件;所述導向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兩個導向槽、設于所述導向槽上的多個導向環(huán)、分別用于連接所述多個導向環(huán)的多個第五彈性件、設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環(huán)槽、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一側的存儲槽、設于所述存儲槽一端的四個導向輪、設于所述導向輪上的多個引導凸塊、分別穿設于所述四個導向輪上的四個傳動桿、設于所述導向桿上的傳動槽、設于所述傳動槽上且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傳動帶、設于所述傳動帶一側且一端連接于所述存儲槽上的傳動輪;所述導向環(huán)可相對于所述導向槽進行移動,所述導向環(huán)和所述環(huán)槽呈配合設置,所述導向輪可相對于所述存儲槽進行轉動,所述四個傳動桿的端頭分別呈兩兩嚙合配合,所述傳動帶可相對于所述傳動槽進行移動,所述傳動輪可相對于所述存儲槽進行轉動,所述傳動輪和所述四個導向輪中的其中一個導向輪呈配合設置,所述傳動輪和所述傳動帶呈配合設置;通過導向輪和引導凸塊的設置,當?shù)诙苿訅K移動時推動傳動帶沿著傳動槽進行移動,在傳動帶移動時帶動傳動輪進行轉動,隨后通過傳動輪和其中一個導向輪的配合帶動導向輪進行轉動,當其中一個導向輪開始轉動后通過多個傳動桿之間的嚙合配合帶動其余的多個導向輪進行轉動,使得第二移動塊對儲料管進行擠壓時,導向輪會同步開始轉動,進而使得儲料管被擠壓產(chǎn)生收縮的位置會在導向輪的引導作用下往存儲槽內移動,從而使得儲料管的收縮位置不會向外偏移,避免了儲料管收縮位置向外偏移而導致的儲料管脫離第二移動架的情況,增加了設備使用時的穩(wěn)定性;通過導向環(huán)的設置,當?shù)诙苿訅K在對儲料管進行擠壓時,儲料管會在導向環(huán)的導向作用下向儲料管處收縮,避免了儲料管向外側彎折的情況,增加了儲料管使用時的穩(wěn)定性,當?shù)诙苿訅K移動至導向環(huán)的位置后,導向環(huán)會扣入到環(huán)槽內并隨后第二移動塊進行移動,避免了導向環(huán)和第二移動塊之間產(chǎn)生干涉的情況;通過引導凸塊的設置,當導向輪對儲料管進行導向時,可以通過引導凸塊加強導向輪的引導作用,避免了導向輪和儲料管之間產(chǎn)生打滑而導致的導向輪無法對儲料管進行導向的情況,增加了導向輪的引導效果。[0010] 所述供油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上的進油組件;所述進油組件包括穿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及第二移動架上的進油管、套設于所述進油管上且一側連接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調節(jié)輪、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上的遮擋塊、穿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及第二移動架上的氣管、設于所述氣管上的限位槽、設于所述氣管內的推塊、用于連接所述推塊和所述進油管的支撐板;所述進油管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進油管可相對于所述支撐環(huán)進行移動,所述進油管和所述遮擋塊呈配合設置,所述進油管一端設有閥門、所述調節(jié)輪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轉動,所述調節(jié)輪和所述進油管呈螺紋連接,所述氣管一端和所述空腔連通,所述推塊可相對于所述氣管進行移動,所述支撐板可相對于所述限位槽進行移動;通過推塊的設置,當需要對儲料管內添加潤滑油時,轉動調節(jié)輪并通過調節(jié)輪和進油管之間的螺紋連接帶動進油管向上移動,使得進油管的一端脫離遮擋塊的位置,同時通過進油管對儲料管內進行供油,當儲料管內的潤滑油儲量充滿后,進油管繼續(xù)供油使得支撐環(huán)受到擠壓并產(chǎn)生壓縮,使得空腔內的氣體擠入到氣管內并推動推塊向下移動,進而通過支撐板帶動進油管向下移動,當進油管移動至遮擋塊的位置同時推塊移動至氣管的底端后,進油管被遮擋塊堵住并停止對儲料管內部進行供油,使得進油管可以自動停止對儲料管的供油操作,增加了設備使用時的便捷性,同時推塊在移動至氣管的底部后,推塊和限位槽之間會存在一定的空隙,使得外部空氣從空隙處進入到氣管以及空腔內,對空腔進行重新充氣,方便了后續(xù)對支撐環(huán)的使用。[0011] 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桿、用于連接所述驅動桿和所述第一移動塊的第一弧形塊、用于連接所述驅動桿和所述第二移動塊的第二弧形塊;所述第一弧形塊和所述驅動桿呈螺紋連接,所述第二弧形塊和所述驅動桿呈螺紋連接;通過驅動桿的設置,當需要移動第一移動塊和第二移動塊時,啟動驅動件帶動驅動桿進行轉動,隨后通過螺紋連接帶動第一弧形塊和第二弧形塊沿著驅動桿進行轉動,增加了第一移動塊和第二移動塊移動時的同步性,保證了涂油件在使用時可以通過第二移動塊對其進行穩(wěn)定的供油。[0012] 所述拆卸裝置包括設于第一移動架上的擋板、設于所述擋板上的拆卸槽、用于連接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第一弧形塊的第三弧形塊、設于所述第一弧形塊上的導向槽、用于連接第一弧形塊和所述第三弧形塊的卡板、設于所述第一弧形塊上的多個卡槽、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第五伸縮桿、分別設于所述多個第五伸縮桿上的多個卡塊、分別用于連接所述多個第五伸縮桿和所述第三弧形塊的多個第六彈性件、穿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第三連接線、分別設于所述多個第三連接線上的多個連接塊、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凹槽、設于所述擋板一側的拆卸塊、設于所述拆卸塊一端的多個頂塊、設于所述拆卸塊上的多個轉動板、設于所述拆卸塊上且位于所述轉動板一端的按壓件、設于所述轉動板另一端的凸條;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拆卸槽呈配合設置,所述卡板可相對于所述導向槽進行移動,所述卡塊和所述卡槽呈配合設置,所述第三連接線可相對于所述第三弧形塊進行移動,所述頂塊和所述連接塊呈對應設置,所述轉動板可相對于所述拆卸塊進行轉動,所述凸條和所述凹槽呈配合設置;通過拆卸塊的設置,當需要對第一移動塊以及涂油件進行拆卸時,將拆卸塊向拆卸槽的位置進行推動,在拆卸塊移動的過程中,頂塊會接觸到連接塊一側,并通過頂塊帶動連接塊進行移動,隨后連接塊拉動第三連接線并通過第三連接線帶動第五伸縮桿進行收縮,使得卡塊脫離卡槽的位置,隨后按動按壓塊使得轉動板的一端向拆卸塊的內側轉動,同時轉動板的另一側向拆卸塊的外側轉動,使得凸條扣入到凹槽內,隨后在按住按壓件的情況下拉動拆卸塊,使得拆卸塊帶動第一移動塊向外移動,增加了第一移動塊拆卸時的便捷性;通過卡板和導向槽的設置,當?shù)谌⌒螇K和第一弧形塊相互連接時,可以通過卡板扣入到導向槽內的方式增加第一弧形塊和第三弧形塊之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0013]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用于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0014] 1)將工件放置在支撐輥上;[0015] 2)通過第一伸縮桿帶動按壓輥對工件進行固定;[0016] 3)旋轉第一伸縮桿并帶動工件進行轉動;[0017] 4)使用上油裝置對工件涂抹潤滑油;[0018] 5)使用旋壓盤對工件進行旋壓加工。[0019]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減少人工成本、增加加工效率。附圖說明[0020] 圖1為本發(fā)明旋壓設備的結構示意圖。[0021] 圖2為本發(fā)明上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22] 圖3為本發(fā)明上油裝置的正視圖。[0023] 圖4為本發(fā)明圖3沿A?A線的剖面圖。[0024] 圖5為本發(fā)明圖4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0025] 圖6為本發(fā)明圖5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0026] 圖7為本發(fā)明圖3沿B?B線的剖面圖。[0027] 圖8為本發(fā)明圖7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0028] 圖9為本發(fā)明圖8中的局部放大圖。[0029] 圖10為本發(fā)明圖3沿C?C線的剖面圖。[0030] 圖11為本發(fā)明圖10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0031] 圖12為本發(fā)明圖10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0032] 圖13為本發(fā)明圖10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0033] 圖14為本發(fā)明圖10中D處的局部放大圖。[0034] 圖15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0035] 圖16為本發(fā)明圖15沿D?D線的剖面圖。[0036] 圖17為本發(fā)明圖16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0037] 圖18為本發(fā)明圖17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0038] 圖19為本發(fā)明圖16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0039] 圖20為本發(fā)明圖16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0040] 圖21為本發(fā)明圖16中D處的局部放大圖。[0041] 圖2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總裝圖。[0042] 圖23為本發(fā)明橫向進給機構的結構圖。[0043] 圖24為本發(fā)明主轉動部件的結構圖。[0044] 圖25為本發(fā)明液壓鎖緊機構的結構圖。[0045] 圖26為本發(fā)明旋壓輪與刀架部分的結構圖。[0046] 圖27為本發(fā)明垂直升降機構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0047]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0048] 如圖1?27所示;[0049] 實施例1:[0050] 一種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包括支撐輥1、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按壓輥11、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旋壓盤12、設于所述旋壓盤上的第六伸縮桿13、設于所述按壓輥上的第一伸縮桿14、設于所述支撐輥一側的固定座15、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伸縮桿16、設于所述第二伸縮桿上的固定架17、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件18、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上油裝置2、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裝置3、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供油裝置4、設于所述驅動裝置一端的拆卸裝置5;所述旋壓盤為現(xiàn)有技術,所述第六伸縮桿為氣泵帶動的氣桿,所述第一伸縮桿為氣泵帶動的氣桿,所述第二伸縮桿為氣泵帶動的氣桿,所述驅動件為電機。
[0051] 所述上油裝置2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移動架21、設于所述第一移動架上的第一移動塊22、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一側的連接板23、設于所述連接板上的涂油件24、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上的第一進油槽25、設于所述連接板上的第二進油槽26、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進油槽和所述第二進油槽的連接管27;所述驅動件和所述驅動裝置呈配合設置,所述第一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第一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第一移動架呈“C”型結構,所述連接板可相對于所述第一移動塊進行轉動;所述涂油件為毛刷,所述連接管為軟管。[0052] 所述上油裝置2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移動塊上的傾斜部28、用于連接所述傾斜部和所述連接板的第三伸縮桿29、設于所述第三伸縮桿內的第一彈性件20、用于連接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第三伸縮桿且一端穿設于所述傾斜部上的第一連接線201;所述第三伸縮桿和所述連接板呈鉸接連接;所述第一彈性件為彈簧,所述第一連接線為鋼絲。[0053] 所述上油裝置2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移動架上的滑槽202、設于所述滑槽一端的開口203、設于所述滑槽上的滑塊204、設于所述滑塊一端的撥動板205、設于所述滑塊一側的多個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滑槽上的通槽206、設于所述通槽一側的傾斜槽207、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第四伸縮桿208、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內的第二彈性件209、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上的限位扣210、設于所述限位扣上的限位環(huán)211、設于所述第四伸縮桿上的轉動架212、設于所述轉動架上的轉動輪213、設于所述轉動輪上的多個驅動槽214、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移動槽215、設于所述移動槽上的限位塊216、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限位環(huán)的連接桿217、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移動槽的第三彈性件218、用于連接所述限位塊和所述第四伸縮桿且一端穿設于所述滑塊上的第二連接線219;所述滑塊可相對于所述滑槽進行移動,所述撥動板可相對于所述開口進行移動,所述多個控制組件結構相同且呈對稱設置,所述傾斜槽可對所述連接桿積雪阻擋,所述限位環(huán)可相對于所述限位扣進行移動,所述轉動輪可相對于所述轉動架進行轉動,所述驅動槽可對所述第一連接線進行撥動,所述限位塊可相對于所述移動槽進行移動,所述連接桿和所述限位塊呈鉸接連接,所述連接桿和所述限位環(huán)呈鉸接連接;所述第二彈性件為彈簧,所述第三彈性件為彈簧,所述第二連接線為鋼絲。
[0054] 所述供油裝置4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二移動架41、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第二移動塊42、設于所述固定架上且一端穿設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導向桿43、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一端的擋環(huán)44、設于所述擋環(huán)一側的支撐環(huán)45、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內的空腔46、設于所述空腔內的第四彈性件47、用于連接所述支撐環(huán)和所述第二移動塊的儲料管48、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一端的出油口49;所述第二移動架呈“C”型結構,所述第二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第二移動塊可相對于所述導向桿進行移動,所述儲料管內存儲有潤滑油,所述儲料管和所述支撐環(huán)均為橡膠制成,所述出油口上設有閥門;所述第四彈性件為彈簧,所述出油口和所述第一進油槽通過軟管進行連接,方便出油口擠出的潤滑油可以通過軟管運輸至第一進油槽內。[0055] 所述供油裝置4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導向組件;所述導向組件包括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兩個導向槽40、設于所述導向槽上的多個導向環(huán)401、分別用于連接所述多個導向環(huán)的多個第五彈性件402、設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環(huán)槽403、設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一側的存儲槽404、設于所述存儲槽一端的四個導向輪405、設于所述導向輪上的多個引導凸塊406、分別穿設于所述四個導向輪上的四個傳動桿407、設于所述導向桿上的傳動槽408、設于所述傳動槽上且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移動塊上的傳動帶409、設于所述傳動帶一側且一端連接于所述存儲槽上的傳動輪410;所述導向環(huán)可相對于所述導向槽進行移動,所述導向環(huán)可扣入到所述環(huán)槽內,所述導向輪可相對于所述存儲槽進行轉動,所述四個傳動桿的端頭分別呈兩兩嚙合配合,所述傳動帶可相對于所述傳動槽進行移動,所述傳動輪可相對于所述存儲槽進行轉動,所述傳動輪和所述四個導向輪中的其中一個導向輪相互嚙合,所述傳動輪和所述傳動帶相互嚙合;所述第五彈性件為彈簧。[0056] 所述供油裝置4還包括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上的進油組件;所述進油組件包括穿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及第二移動架上的進油管411、套設于所述進油管上且一側連接于所述第二移動架上的調節(jié)輪412、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上的遮擋塊413、穿設于所述支撐環(huán)及第二移動架上的氣管414、設于所述氣管上的限位槽415、設于所述氣管內的推塊416、用于連接所述推塊和所述進油管的支撐板417;所述進油管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移動,所述進油管可相對于所述支撐環(huán)進行移動,所述進油管和所述遮擋塊呈配合設置,所述進油管一端設有閥門、所述調節(jié)輪可相對于所述第二移動架進行轉動,所述調節(jié)輪和所述進油管呈螺紋連接,所述氣管一端和所述空腔連通,所述推塊可相對于所述氣管進行移動,所述支撐板可相對于所述限位槽進行移動。[0057] 所述驅動裝置3包括設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驅動桿31、用于連接所述驅動桿和所述第一移動塊的第一弧形塊32、用于連接所述驅動桿和所述第二移動塊的第二弧形塊33;所述第一弧形塊和所述驅動桿呈螺紋連接,所述第二弧形塊和所述驅動桿呈螺紋連接;所述驅動桿通過電機帶動進行轉動。[0058] 所述拆卸裝置5包括設于第一移動架上的擋板51、設于所述擋板上的拆卸槽52、用于連接所述第一移動塊和所述第一弧形塊的第三弧形塊53、設于所述第一弧形塊上的安裝槽54、用于連接第一弧形塊和所述第三弧形塊的卡板55、設于所述第一弧形塊上的多個卡槽56、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第五伸縮桿57、分別設于所述多個第五伸縮桿上的多個卡塊58、分別用于連接所述多個第五伸縮桿和所述第三弧形塊的多個第六彈性件59、穿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第三連接線50、分別設于所述多個第三連接線上的多個連接塊501、設于所述第三弧形塊上的多個凹槽502、設于所述擋板一側的拆卸塊503、設于所述拆卸塊一端的多個頂塊504、設于所述拆卸塊上的多個轉動板505、設于所述拆卸塊上且位于所述轉動板一端的按壓件506、設于所述轉動板另一端的凸條507;所述第一移動塊可穿過所述拆卸槽取出,所述卡板可相對于所述安裝槽進行移動,所述卡塊可扣入到所述卡槽內,所述第三連接線可相對于所述第三弧形塊進行移動,所述頂塊和所述連接塊呈對應設置,所述轉動板可相對于所述拆卸塊進行轉動,所述凸條可扣入到所述凹槽內;所述第六彈性件為彈簧,所述第三連接線為鋼絲,所述按壓件為橡膠制成。[0059]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用于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0060] 1)將工件放置在支撐輥1上;[0061] 2)通過第一伸縮桿帶動按壓輥11對工件進行固定;[0062] 3)旋轉第一伸縮桿14并帶動工件進行轉動;[0063] 4)使用上油裝置2對工件涂抹潤滑油;[0064] 5)使用旋壓盤12對工件進行旋壓加工。[0065] 實施例2:[0066] 一種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包括一個機床底座963,所述機床底座的頂面為工作臺961,所述工作臺961上安裝自下而上主旋轉機構及自上而下的鎖緊
液壓機構、自下而上的液壓推料機構964(用于頂出已成形切斷的產(chǎn)品);所述工作臺961上安裝橫向進給機構,所述橫向進給機構活動面板926上安裝垂直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活動面板913上安裝旋壓輪929和切斷刀架928;所述電器控制系統(tǒng)含控制箱、數(shù)顯控制面板、接觸器、伺服功率放大器、PLC控制器。[0067] 橫向進給機構由伺服電機922、減速機921、聯(lián)軸器920、固定座925、矩形滑座919、螺母918、直線導軌924、活動面板926、橫向絲桿支撐座916、橫向滾珠絲桿923等組成。[0068] 主轉動部件由伺服電機965、減速機955、第二同步帶輪959、同步皮帶958、第一同步帶輪957、第三鎖緊螺母956、第三調節(jié)套951、第二調節(jié)套950、第二鎖緊螺母949、第一調節(jié)套948、軸承座954、第二深溝球軸承953、NN系列軸承952、主動軸壓蓋947、主動軸946、連接法蘭座945、連接套944、固定板943、定位銷942、模板41等組成。[0069] 所述主轉動由伺服電機965直聯(lián)減速機955,通過同步皮帶958傳遞到主軸,主軸經(jīng)過法蘭連接盤945、連接套944、固定板943,通過螺栓連接帶動模板941轉動,模板上的兩個定位銷942通過圓盤毛坯料960上線割的兩定位孔帶其轉動;主軸部件上部安裝一個雙列圓柱滾子軸承(內孔為圓錐孔)加一對深溝球軸承,下部安裝一個雙列圓柱滾子軸承(內孔為圓錐孔),并通過主軸壓蓋947,第二鎖緊螺母949,第三956鎖緊螺母,第二調節(jié)套950,第三調節(jié)套951軸向固定,共同承受設備旋壓時的徑向力及軸向力。[0070] 液壓鎖緊機構由液壓缸930、拉桿931、拉桿上限位開塊932、液壓缸活塞桿933、組合支承座934、平面軸承935、第一深溝球軸承936、第一鎖緊螺母937、第一調節(jié)套948、活動轉軸938、上壓板939、中心定位軸940等組成。[0071] 旋壓輪與刀架部分由轉位機構927(含伺服電機及蝸輪蝸桿等,整體外購)、切斷刀架928、旋壓輪929等組成。[0072] 垂直升降機構由伺服電機97、減速機98、安裝座99、聯(lián)軸器910、直線導軌911、垂直升降滾珠絲桿912、活動面板913、矩型滑座914、螺母915、垂直絲桿支承座917等組成。[0073] 胎模板941的外徑尺寸按風機進風口喇叭口內尺寸制作,以保證旋壓出產(chǎn)品配合尺寸準確,同時模板材質采用Cr12,熱處理HRC55?58。[0074] 活動軸938、上壓板939、中心定位軸940通過螺栓連為一體,垂直鎖緊液壓機構下移時,中心定位軸940壓入圓盤毛坯料960上線割的中心大定位孔,上壓板939壓緊圓盤毛坯料960的上面,隨下面的主轉動一起,平面軸承935承受軸向力,兩個深溝球軸承承受徑向力;液壓桿933及組合支承座934只能隨液壓缸上下移動。[0075] 所述橫向進給由伺服電機922直聯(lián)減速機921,通過聯(lián)軸器920帶動橫向進給滾珠絲桿923轉動,從帶動螺母918及其連接的活動面板926、與活動面板926連接的橫向進給機構進退,進而帶動旋壓輪929及刀架928的進退。[0076] 所述豎直升降機構由伺服電機97直聯(lián)減速機98,通過聯(lián)軸器920帶動垂直升降進給滾珠絲桿912轉動,從帶動螺母915及其連接的活動面板913、與活動面板913連接的轉位機構927,進而帶動旋壓輪929及刀架928的升降進給。[0077] 所述轉位機構采用伺服電機帶動蝸桿蝸輪,使刀架按照指令轉動,然后由鎖緊裝置固定,實現(xiàn)旋壓和切斷的功能。[0078] 旋壓輪R弧半徑小于進風口任何一段R弧半徑,旋壓輪橫向(X軸)及垂直(Z軸)位移通過PLC編程控制。[0079] 該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0080] 1)步驟一、準備工作:用等離子切割機下圓環(huán)毛坯料960,其中心圓直徑及兩個定位孔直徑分別與中心定位軸940、兩個定位銷942相匹配,外圓直徑由放樣尺寸確定;同時操作員根據(jù)產(chǎn)品圖紙進行PLC編程;[0081] 2)步驟二、圓盤毛坯料的裝夾及轉動:把圓盤毛坯料裝在兩定位銷942上,啟動垂直液壓缸下移,中心定位軸940壓入圓盤毛坯料960上線割的中心大定位孔,上壓板939壓緊圓盤毛坯料960的上面;啟動主轉動按鈕,上下軸及圓盤毛坯料一起,以20~30rp速度轉動;[0082] 3)步驟三、啟動旋壓程序進行操作:設備旋壓輪從胎板模邊緣由近到遠,依次進行旋壓運動,這樣重復運動多次,產(chǎn)品完全成形如圖紙要求時,旋壓輪與切斷刀架旋90或180度后,切斷刀在胎模板941處切斷進風口頂部,進風口下落到工作臺上由兩液壓缸支撐的推料板上;然后壓緊液壓缸上移,推料兩液壓缸通過推料板頂出進風口,隨后人工取出產(chǎn)品。[0083] 采用實施例2中的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機以及使用方法,省去常規(guī)工藝中進風口下料后的拼接、卷錐筒、焊接、整形等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小;由于設備上裝有與進風口尺寸一致專用胎模板,從而保證了產(chǎn)品關鍵尺寸精確度,進而減少風機產(chǎn)品的漏氣損失,提高了產(chǎn)品性能;此設備無模具成本投入,采用數(shù)字控制技術,既包含先進技術含量,又具有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0084] 具體工作原理如下:當工件通過支撐輥1和按壓輥11固定完成后,伸長第二伸縮桿16帶動固定架17進行移動,使得涂油件24貼合在工件的表面上,隨后轉動第一伸縮桿14帶動按壓輥11以及工件進行轉動,進而使得涂油件24沿著工件進行轉動,同時通過驅動件18帶動第一移動塊22和第二移動塊42進行移動,其中第一移動塊22沿著第一移動架21進行移動,進而帶動涂油件24沿著工件向外側進行移動,并在涂油件24移動的過程中對工件的表面進行涂油操作,配合工件自身的轉動,使得涂油件24對工件的表面進行均勻的涂抹;當涂油件24對工件進行涂油時,撥動第一連接線201帶動第三伸縮桿29進行收縮,并在第一彈性件20的彈力下帶動第三伸縮桿29進行復位,使得第三伸縮桿29帶動連接板23的一端進行轉動,進而使得涂油件24產(chǎn)生轉動,從而使得涂油件24可以上下擺動,并在涂油件24上下擺動的過程中對工件進行均勻的涂抹;涂油件24在對工件進行涂油操作時,同步啟動第二移動塊42相對于第二移動架41進行移動,使得第二移動塊42在移動的過程中對儲料管48進行擠壓,并將儲料管48內的潤滑油通過出油口49擠出,隨后將擠出的潤滑油傳輸至第一進油槽
25內;當需要對第一移動塊22以及涂油件24進行拆卸時,將拆卸塊503向拆卸槽52的位置進行推動,在拆卸塊503移動的過程中,頂塊504會接觸到連接塊501一側,并通過頂塊504帶動連接塊501進行移動,隨后連接塊501拉動第三連接線50并通過第三連接線50帶動第五伸縮桿57進行收縮,使得卡塊58脫離卡槽56的位置,隨后按動按壓塊506使得轉動板505的一端向拆卸塊503的內側轉動,同時轉動板505的另一側向拆卸塊503的外側轉動,使得凸條507扣入到凹槽502內,隨后在按住按壓件506的情況下拉動拆卸塊503,使得拆卸塊503帶動第一移動塊22向外移動。
[0085]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聲明:
“風機進風口無模數(shù)控旋壓設備及其使用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