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包括焚燒爐(1)和套設在焚燒爐殼體(11)外的外罩(2),所述焚燒爐殼體(11)與外罩(2)之間具有用于換熱的間隙(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進氣結構(21),所述進氣結構(21)設置于所述外罩(2)上,用于空氣進入所述間隙(3);
排氣結構(22),所述排氣結構(22)設置于所述外罩(2)上,用于空氣從所述間隙(3)中排出;
風道(4)和風機(6),所述風道(4)一端與所述排氣結構(22)連通,所述風道(4)另一端與所述風機(6)的進風端連通,所述風機(6)的排風端與所述焚燒爐(1)上燃燒器(13)的進風口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4)上設置有調節(jié)閥門(5)且調節(jié)閥門(5)對其所在的風道(4)進行調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結構(22)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排氣結構(22)均連通一所述風道(4)。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4)與所述風機(6)連通處設置有調節(jié)閥門(5),多個所述風道(4)均連通至一處調節(jié)閥門(5)并受調節(jié)閥門(5)調控。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風道(4)一端均連通有一所述風機(6)。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排氣結構(22)在所述外罩(2)上陣列分布。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進氣結構(21)在所述外罩(2)上陣列分布。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結構(21)與所述排氣結構(22)在所述外罩(2)上分隔設置,使空氣流過所述焚燒爐殼體(11)表面。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2)為圓筒狀或者多邊形筒狀。
說明書: 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背景技術[0002] 化工企業(yè)在生產(chǎn)的過程中會伴隨產(chǎn)生多種廢氣與廢水,廢氣與廢水需要進行焚燒處理達到排放標準之后才能進行排放,焚燒爐是焚燒處理過程中的核心設備,用于接收廢氣與廢水并進行焚燒處理。[0003] 焚燒爐的穩(wěn)定運行需要焚燒爐殼體保持在合理的溫度范圍內,當焚燒爐殼體溫度過高時,將超出焚燒爐殼體設計溫度,使焚燒爐結構受損并產(chǎn)生潛在風險;當焚燒爐殼體溫度過低時,焚燒爐殼體金屬內表面溫度將低于煙氣露點溫度,造成焚燒爐殼體內表面腐蝕。[0004] 因此,在現(xiàn)有技術中,焚燒爐殼體外部往往設置有保護罩,保護罩與焚燒爐殼體之間存在用于空氣流通的間隙,通過間隙中的空氣對流來對焚燒爐殼體進行換熱,進而使焚燒爐殼體溫度保持在合理范圍并且穩(wěn)定,但這種方式存在一些不足:焚燒爐殼體與外罩間隙中的空氣以自然對流的方式進行換熱,空氣的流動性較差,換熱效果不明顯,焚燒爐殼體溫度只能通過爐體內部耐火材料的種類與厚度來控制;以及,焚燒爐殼體與外罩之間的空氣在換熱后直接被排放,造成熱量的浪費,節(jié)能效果較差;其次,由于焚燒爐與外罩之間的空氣流速不高,焚燒爐殼體外部的空氣散熱系數(shù)偏小,在設計焚燒爐內部耐火材料時,就需要設計的較厚,導致焚燒爐重量較重,成本較高;以上問題亟待本領域技術人員解決。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焚燒爐內部耐火材料較厚,成本高、焚燒爐殼體溫度不易調控以及換熱后的熱空氣直接被排放不利于節(jié)能的缺點,提供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0006]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包括焚燒爐和套設在焚燒爐殼體外的外罩,所述焚燒爐殼體與外罩之間具有用于換熱的間隙,還包括:[0007] 若干進氣結構,所述進氣結構設置于所述外罩上,用于空氣進入所述間隙;[0008] 排氣結構,所述排氣結構設置于所述外罩上,用于空氣從所述間隙中排出;[0009] 風道和風機,所述風道一端與所述排氣結構連通,所述風道另一端與所述風機的進風端連通,所述風機的排風端與所述焚燒爐上燃燒器的進風口連通。通過風機來使間隙中的空氣主動流動,提升了換熱效果。并可通過調節(jié)風機轉速,來調節(jié)空氣流速,進而控制焚燒爐殼體溫度,通過將風機的排風端與焚燒爐的燃燒器的進風口連通,使間隙中用于換熱的空氣作為燃燒器的助燃空氣,使助燃空氣的初始溫度升高,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且由于間隙內空氣流速增大,提高了換熱效率,可適當減小焚燒爐殼體內耐火材料的厚度,減輕焚燒爐重量,并降低焚燒爐成本。[0010]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風道上設置有調節(jié)閥門且調節(jié)閥門對其所在的風道進行調控。調節(jié)閥門通過調節(jié)風道開閉程度調節(jié)風道內風量,相較于調節(jié)風機轉速更加靈敏迅速,使焚燒爐殼體溫度調節(jié)更加迅速。[0011]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排氣結構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排氣結構上均連通有一所述風道。多個排氣結構使空氣從間隙各處流出,使焚燒爐殼體表面各處都能被空氣換熱,進而使焚燒爐殼體表面各處溫度可得到同步調節(jié)。[0012]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風道與所述風機連通處設置有調節(jié)閥門,多個所述風道均連通至一處調節(jié)閥門并受所述調節(jié)閥門調控,通過控制一個調節(jié)閥門,使焚燒爐殼體表面各處溫度得到同步調控。[0013]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所述風道一端均連通有一所述風機。單獨調節(jié)每個風機的轉速,可獨立控制焚燒爐殼體表面各處空氣的流速,使焚燒爐殼體表面各處的溫度可進獨立調節(jié)。[0014]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所述排氣結構在所述外罩上陣列分布,排氣結構分布均勻,使焚燒爐殼體表面溫度均勻。[0015]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所述進氣結構在所述外罩上陣列分布。[0016]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進氣結構與所述排氣結構在所述外罩上分隔設置,使空氣流過所述焚燒爐殼體表面。[0017]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外罩為圓筒狀或者多邊形筒狀,其形狀根據(jù)焚燒爐做適應性調整。[0018]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9] 在本實用新型中,外罩上設置有進氣結構和排氣結構,排氣結構上連通設置有風道,風道另一端連通風機的進風端,風機的排風端連通焚燒爐上燃燒器的進風口。冷空氣經(jīng)過外罩上的進氣結構進入外罩與焚燒爐殼體之間的間隙中,通過熱交換帶走焚燒器殼體上的熱量,冷空氣被加熱后成為熱空氣,熱空氣通過排氣結構排出,進入風道,通過風道進入風機,熱空氣被風機送入焚燒爐的燃燒器中,成為助燃空氣,其中,可通過調節(jié)風機的轉速,可以調節(jié)風道中空氣的流速,進而改變焚燒爐殼體與外罩間隙中空氣的流速,最終達到控制焚燒爐殼體溫度的目的;[0020] 焚燒爐的燃燒器在燃燒時,需要大量的助燃空氣,由于在間隙中被加熱的空氣最終通過風道和風機被送入了焚燒爐的燃燒器的進風口作為助燃空氣,提高了助燃空氣的初始溫度,實現(xiàn)用更少的燃料將爐膛內加熱到所需溫度,節(jié)省燃料,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0021] 由于風機與風道連通,相較于空氣在焚燒爐殼體與外罩的間隙中自然流動,空氣的流速增加,提升了散熱效率,因此,可以適當減小焚燒爐內部耐火材料的厚度,降低焚燒爐的重量和成本。附圖說明[0022]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23]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0024]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0025] 圖中:1、焚燒爐;11、焚燒爐殼體;12、耐火材料;13、燃燒器;2、外罩;21、進氣結構;22、排氣結構;3、間隙;4、風道;5、調節(jié)閥門;6、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0026]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0027]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0028] 實施例一:[0029]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其可以使焚燒爐殼體11的溫度易于調控,使焚燒爐殼體11處于合理的溫度范圍內,并且可將用于調控焚燒爐殼體11而被加熱的空氣中的熱量回收,節(jié)能環(huán)保。[0030] 一種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包括焚燒爐1、套設在焚燒爐殼體11外的外罩2、進氣結構21、排氣結構22、風道4、以及風機6;本實施例中,進氣結構21與排氣結構22均為外罩2上設置的開口,所述焚燒爐殼體11與外罩2之間具有用于換熱的間隙3,所述進氣結構21設置于所述外罩2上,進氣結構21連通所述間隙3,用于換熱空氣進入所述間隙3;所述排氣結構22設置于所述外罩2上,排氣結構22連通所述間隙3,用于換熱空氣從所述間隙3中排出;所述風道4一端與所述排氣結構22連通,風道4可以為圓管或矩管,本實施例中不作限制;所述風機6的進風端與所述風道4的另一端連通,風道4與外罩2和風機6的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為法蘭連接或者焊接,所述風機6的排風端與所述焚燒爐1上燃燒器13的進風口連通。
[0031] 在本實施例中,在外罩2上設置進氣結構21和排氣結構22,并利用風道4將排氣結構22與風機6連通,通過控制風機6的轉速,控制風道4中的空氣流通速度,進而控制焚燒爐殼體11與外罩2之間的間隙3中空氣的流通速度,達到控制焚燒爐殼體11的溫度的目的,同時由于用作調控焚燒爐1溫度的空氣通過風道4被送入風機6,再通過風機6被進一步送入焚燒爐1的燃燒器13中作為助燃空氣,提高了助燃空氣的初始溫度。并且由于前述風機6使流過焚燒爐殼體11表面的空氣流速加快,對焚燒爐殼體11表面的散熱能力加強,可以減小耐火材料12的厚度,減輕焚燒爐1的重量,并降低成本。[0032] 優(yōu)選的,所述進氣結構21與所述排氣結構22在所述外罩2上分隔設置,使空氣流過所述焚燒爐殼體11表面。在本實施例中,進氣結構21與排氣結構22分別設置在外罩2的兩側,在冷空氣由進氣結構21進入間隙3之后,會經(jīng)過焚燒爐殼體11的兩側,再通過排氣結構22從間隙3中排出。避免由于進氣結構21與排氣結構22之間距離過近,導致由進氣結構21進入間隙3的冷空氣直接通過排氣結構22排出間隙3,未充分流過焚燒爐殼體11的表面,導致焚燒爐殼體11溫度調控的不均勻。
[0033] 外罩2為圓筒狀或者多邊形筒狀,外罩2的形狀根據(jù)焚燒爐1的形狀做適應性調整。[0034] 本實施例的使用原理為:空氣由外罩2上的進氣結構21進入焚燒爐殼體11與外罩2的間隙3中,在流過焚燒爐殼體11表面時,帶走焚燒爐殼體11的熱量,被加熱后的空氣由排氣結構22排出,進入風道4,通過風道4再進入風機6,最終通過風機6進入焚燒爐1的燃燒器13內,作為助燃空氣。在上述過程中,通過調節(jié)風機6的轉速來調控風道4內風量大小,以調控間隙3中空氣的流速,進而增大或減小對焚燒爐殼體11的散熱速度,便于調控焚燒爐殼體
11的溫度,使焚燒爐殼體11的溫度處于合理區(qū)間內,避免焚燒爐殼體11的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達到保護焚燒爐殼體11的目的。
[0035] 與此同時,與焚燒爐殼體11換熱后被加熱的空氣通過風機6進入焚燒爐1的燃燒器13中,燃燒器13在燃燒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助燃空氣,利用被加熱的空氣作為助燃空氣,提高了助燃空氣的初始溫度,減少了燃燒器13將焚燒爐1的爐膛內加熱到指定溫度所需要的燃料,達到了熱量回收的目的,節(jié)能環(huán)保。
[0036] 其次,由于風機6,使間隙3內的空氣主動流動,空氣的流速增大,提高了換熱效率,對于焚燒爐殼體11內耐火材料12的設置,可以適當減小耐火材料12的厚度,以降低焚燒爐1的重量,并降低焚燒爐1的成本。[0037] 實施例二:[0038]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風道4上設置有調節(jié)閥門5。本實施例中,通過控制調節(jié)閥門5的開閉程度,控制風道4內的風量,可實現(xiàn)焚燒爐殼體11溫度的調節(jié)。[0039] 具體的,通過控制調節(jié)閥門5,可控制風道4內的風量大小,進而調整排氣結構22處的風速,使流過焚燒爐殼體11表面各處的空氣的流速得到調節(jié),以控制焚燒爐1表面各處的散熱效率,達到控制焚燒爐殼體11溫度的目的。在直接調節(jié)風機6轉速時來控制風量時,由于風機6轉速的改變需要較長時間,調節(jié)溫度時會有一定延遲,因此,設置調節(jié)閥門5,通過調節(jié)閥門5的開閉程度來調控風道4內風量的大小,調節(jié)速度較快,使焚燒爐殼體11的溫度調節(jié)更加迅速。[0040] 實施例三:[004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排氣結構22設置有多個,多個所述排氣結構22上均連通設置有一所述風道4,每個所述風道4上均設置有調節(jié)閥門5,多個所述排氣結構22在所述外罩2上陣列均勻分布。本實施例中,所有風道
4均與風機6連通;利用每個風道4上的調節(jié)閥門5,可實現(xiàn)焚燒爐殼體11上每個區(qū)域溫度的單獨調節(jié)。
[0042] 優(yōu)選的,所述進氣結構21設置有多個。多個進氣結構21使冷空氣從外罩2上各個位置進入,使得焚燒爐殼體11上各區(qū)域的溫度都能得到調控。[0043] 優(yōu)選的,多個所述進氣結構21在所述外罩2上陣列分布。在本實施例中,進氣結構21在外罩2上沿外罩2的長度方向陣列均勻分布,在冷空氣進入間隙3中時,由于進氣結構21均勻分布,冷空氣均勻流過焚燒爐殼體11表面各處,使焚燒爐殼體11表面各處溫度較為均勻。
[0044] 本實施例中,通過單獨調節(jié)每個調節(jié)閥門5,單獨控制每個風道4內的風量大小,進而調整每一個排氣結構22處的風速,使流過焚燒爐殼體11表面各處的空氣的流速得到調節(jié),以控制焚燒爐1表面各處的散熱效率,達到焚燒爐殼體11各處溫度獨立控制的目的。[0045] 實施例四:[0046]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排氣結構22設置有多個,相應的,多個所述排氣結構22上均連通設置有一所述風道4,多個所述風道4一端均連通有一所述風機6,所述風道4一端與風機6的進風端連通,多個風機6的排風端均通過管道與所述焚燒爐1的燃燒器13的進風口連通,多個所述排氣結構22在所述外罩2上陣列均勻分布。本實施例中,再利用每個風4道上的風機6,調節(jié)每個風機6的轉速,可實現(xiàn)焚燒爐殼體11上每個區(qū)域溫度的單獨調節(jié)。
[0047] 所述進氣結構21設置有多個。多個進氣結構21使冷空氣從外罩2上各個位置進入,使得焚燒爐殼體11上各區(qū)域的溫度都能得到調控。[0048] 多個所述進氣結構21在所述外罩2上陣列分布。在本實施例中,進氣結構21在外罩2上沿外罩2的長度方向陣列均勻分布,在冷空氣進入間隙3中時,由于進氣結構21均勻分布,冷空氣均勻流過焚燒爐殼體11表面各處,使焚燒爐殼體11表面各處溫度較為均勻。
[0049] 本實施例中,通過單獨調節(jié)每個風機6的轉速,可單獨控制每個風道4內的風量大小,進而調整每一個排氣結構22處的風速,使流過焚燒爐殼體11表面各處的空氣的流速得到調節(jié),以控制焚燒爐1表面各處的散熱效率,達到焚燒爐殼體11各處溫度獨立控制的目的。[0050] 實施例五:[0051]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排氣結構22設置有多個,相應的,多個所述排氣結構22上均連通設置有一所述風道4,所述風道4與所述風機6連通處設置有調節(jié)閥門5,多個所述風道4均連通至一處調節(jié)閥門5并受調節(jié)閥門5調控,所述風機6的排風端通過管道與所述焚燒爐1的燃燒器13的進風口連通,多個所述排氣結構22在所述外罩2上陣列均勻分布。本實施例中,利用一個調節(jié)閥門5,實現(xiàn)多個排氣結構22處風量的調節(jié),可實現(xiàn)焚燒爐殼體11上各個區(qū)域溫度的同步調節(jié)。
[0052]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屬于本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聲明:
“焚燒爐殼體保護及熱量回收一體化結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