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利要求書: 1.一種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包括底座(1)、升降機構(gòu)(2)、基座(3)、倉部(4)及嘴部(9),所述升降機構(gòu)(2)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基座(3)設置在所述升降機構(gòu)(2)上,所述嘴部(9)的下端與所述倉部(4)上端連成一體,所述倉部(4)設置在所述基座(3)的上側(cè),其特征在于:所述倉部(4)的底部形成有鉸接支耳(41),所述基座(3)上形成有支板(31),所述鉸接支耳(41)與所述支板(31)通過鉸接軸(65)鉸接,所述鉸接支耳(41)與所述鉸接軸(65)周向相對定位設置;還包括擺動機構(gòu)(6),所述擺動機構(gòu)(6)包括蝸桿軸(61)、蝸輪(62)及手輪(64),所述蝸桿軸(61)轉(zhuǎn)動設置于所述基座(3)上,所述蝸輪(62)同軸線安裝于所述鉸接軸(65)的一端,所述手輪(64)安裝于所述蝸桿軸(61)的一端,所述蝸輪(62)與所述蝸桿軸(61)嚙合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倉部(4)的下端設有倉門(7),所述倉門(7)設于所述基座(3)的左側(cè),所述手輪(64)設于所述基座(3)的右側(cè)。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敲擊機構(gòu)(8),所述敲擊機構(gòu)(8)包括擺桿(81)、球錘(82)及擺桿支座(84),所述擺桿支座(84)與所述嘴部(9)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擺桿(81)鉸接于所述擺桿支座(84)上,所述擺桿(81)的下端與所述球錘(82)固定連接,所述敲擊機構(gòu)(8)包括用于推動所述球錘(82)敲擊所述嘴部(9)的外壁的敲擊彈簧(83),所述敲擊彈簧(83)設于所述嘴部(9)的外壁與所述擺桿(81)的上端部之間,所述擺桿(81)與所述擺桿支座(84)的鉸接軸線設于所述敲擊彈簧(83)與所述球錘(82)之間。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錘(82)設為橡膠球錘。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的上面固定連接有蝸桿支座(63),所述蝸桿軸(61)的左右兩端分別與對應的所述蝸桿支座(63)轉(zhuǎn)動連接。
說明書: 一種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技術(shù)領(lǐng)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粉塵收集裝置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背景技術(shù)[0002] 目前,在面粉生產(chǎn)過程中,裝袋的面粉或者面粉散料都需要通過專門的輸送帶進行輸送,皮帶在輸送面粉材料的過程中由于顛簸會將一些面粉粉塵散出同時大量粉塵最后在輸送帶末端被帶落到場地上,造成場地的臟亂,為此,公開號為CN206552745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包括底座、收集機構(gòu)和升降機構(gòu),所述收集機構(gòu)通過升降機構(gòu)連接底座,所述收集機構(gòu)包括長方體形的嘴部、收集口逐漸變小的棱臺狀的倉部和負責連接升降機構(gòu)的基座,所述嘴部連接倉部,所述倉部的下端固定基座,倉部逐漸變小的收集口處鉸接有倉門,收集口兩側(cè)的倉部外壁上對稱設有放袋機構(gòu);通過設置升降機構(gòu),使嘴部的高度可調(diào),以使該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適用于不同高度的輸送帶型號;但是在輸送帶的速度和傾角各不相同的情況下,經(jīng)由輸送帶的末端送出的粉塵因具有慣性,所以粉塵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是具有差別的,由于嘴部的傾斜角度不能作出相應調(diào)節(jié),所以導致接收粉塵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有必要進行改進。發(fā)明內(nèi)容[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它有利于提升粉塵收集效果。[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0005]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包括底座、升降機構(gòu)、基座、倉部及嘴部,所述升降機構(gòu)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基座設置在所述升降機構(gòu)上,所述嘴部的下端與所述倉部上端連成一體,所述倉部設置在所述基座的上側(cè),其中,所述倉部的底部形成有鉸接支耳,所述基座上形成有支板,所述鉸接支耳與所述支板通過鉸接軸鉸接,所述鉸接支耳與所述鉸接軸周向相對定位設置;還包括擺動機構(gòu),所述擺動機構(gòu)包括蝸桿軸、蝸輪及手輪,所述蝸桿軸轉(zhuǎn)動設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蝸輪同軸線安裝于所述鉸接軸的一端,所述手輪安裝于所述蝸桿軸的一端,所述蝸輪與所述蝸桿軸嚙合連接。[0006] 優(yōu)選地,所述倉部的下端設有倉門,所述倉門設于所述基座的左側(cè),所述手輪設于所述基座的右側(cè)。[0007]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還包括敲擊機構(gòu),所述敲擊機構(gòu)包括擺桿、球錘及擺桿支座,所述擺桿支座與所述嘴部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擺桿鉸接于所述擺桿支座上,所述擺桿的下端與所述球錘固定連接,所述敲擊機構(gòu)包括用于推動所述球錘敲擊所述嘴部的外壁的敲擊彈簧,所述敲擊彈簧設于所述嘴部的外壁與所述擺桿的上端部之間,所述擺桿與所述擺桿支座的鉸接軸線設于所述敲擊彈簧與所述球錘之間。[0008] 優(yōu)選地,所述球錘設為橡膠球錘。[0009] 優(yōu)選地,所述基座的上面固定連接有蝸桿支座,所述蝸桿軸的左右兩端分別與對應的所述蝸桿支座轉(zhuǎn)動連接。[0010]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較,其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底座、升降機構(gòu)、基座、倉部及嘴部,升降機構(gòu)設置在底座上,基座設置在升降機構(gòu)上,嘴部的下端與倉部上端連成一體,倉部的底部形成有鉸接支耳,基座上形成有支板,鉸接支耳與支板通過鉸接軸鉸接,鉸接支耳與鉸接軸周向相對定位設置;設置擺動機構(gòu)包括蝸桿軸、蝸輪及手輪,蝸桿軸轉(zhuǎn)動設置于基座上,蝸輪同軸線安裝于鉸接軸的一端,手輪安裝于蝸桿軸的一端,蝸輪與蝸桿軸嚙合連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能夠更好地適用于不同高度或角度的輸送帶,從而有利于提升粉塵收集效果。附圖說明[0011]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12] 圖2為對應圖1的右視局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13]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與第一種輸送帶組合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14]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與第二種輸送帶組合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15] 標號說明:底座1;升降機構(gòu)2;基座3;支板31;倉部4;鉸接支耳41;放袋機構(gòu)5;擺動機構(gòu)6;蝸桿軸61;蝸輪62;蝸桿支座63;手輪64;鉸接軸65;倉門7;敲擊機構(gòu)8;擺桿81;球錘82;敲擊彈簧83;擺桿支座84;嘴部9;輸送帶99。
具體實施方式[0016]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0017] 本實用新型的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底座1、升降機構(gòu)2、基座3、倉部4及嘴部9,升降機構(gòu)2設置在底座1上,升降機構(gòu)2可以為液壓叉剪式升降機構(gòu),底座1的下部設有滑輪,方便底座1在地面上移動,基座3設置在升降機構(gòu)2上,于是升降機構(gòu)2能夠帶動基座3上下調(diào)位,嘴部9的下端與倉部4上端連成一體,嘴部9與倉部
4相互連通,嘴部9可以設為呈長方體狀,倉部4設置在基座3的上側(cè),倉部4設為呈從上至下逐漸變小的棱臺狀,以上描述為現(xiàn)有技術(shù)。
[0018] 如圖1和圖2所示,倉部4的底部形成有鉸接支耳41,基座3上形成有支板31,鉸接支耳41與支板31通過鉸接軸65鉸接,具體地,鉸接支耳41的數(shù)量設為兩個,支板31設置在前后兩個鉸接支耳41之間;鉸接支耳41與鉸接軸65周向相對定位設置,也就是說,在鉸接軸65的圓周方向上,鉸接軸65與鉸接支耳41是相對定位的,鉸接支耳41與鉸接軸65可以通過平鍵連接,避免鉸接軸65與鉸接支耳41發(fā)生相對轉(zhuǎn)動。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還包括擺動機構(gòu)6,擺動機構(gòu)6包括蝸桿軸61、蝸輪62及手輪64,蝸桿軸61轉(zhuǎn)動設置于基座3上,蝸輪62同軸線安裝于鉸接軸65的一端,蝸輪62與鉸接軸65通過平鍵連接,手輪64安裝于蝸桿軸61的一端,手輪64與蝸桿軸61通過平鍵連接,蝸輪62與蝸桿軸61嚙合連接,具體是指蝸桿軸61的蝸桿部與蝸輪62嚙合連接。[0019] 當用手旋動手輪64的時候,手輪64帶動蝸桿軸61轉(zhuǎn)動,蝸桿軸61帶動蝸輪62轉(zhuǎn)動,蝸輪62帶動鉸接軸65轉(zhuǎn)動,于是手輪64能夠帶動倉部4擺動調(diào)位,通過蝸桿軸61對蝸輪62的自鎖作用,使得倉部4能夠停留在所需的調(diào)位角度上。如圖3所示,在使用時,將嘴部9移至輸送帶99的末端的下側(cè),使鉸接軸65與輸送帶99平行,如圖3所示,當輸送帶99的傾斜角度較大時,輸送帶99的末端上的粉塵較為接近從上向下拋出,于是可以相應通過旋動手輪64將嘴部9調(diào)節(jié)角度至較為接近豎直向上狀態(tài),使得從輸送帶99的末端被拋出的粉塵能夠有效往倉部4的內(nèi)部投送;如圖4所示,當輸送帶99的傾斜角度較小時,即輸送帶99較為接近水平設置時,被輸送帶99的末端拋出的粉塵由于慣性作用而向左下方飛出,假設此時嘴部9為處于向上開口狀態(tài),粉塵就有可能越過嘴部9的上端而沒能有效落入到倉部4的內(nèi)部,而由于設置了擺動機構(gòu)6,于是可以相應地調(diào)節(jié)嘴部9向右傾斜,使得嘴部9迎向被拋出的粉塵,使得粉塵有效被倉部4收集;如圖3所示,在輸送帶99的末端的高度位置較低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升降機構(gòu)2相應地將嘴部9降下,而如圖4所示,在輸送帶99的末端的高度位置較高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升降機構(gòu)2相應地將嘴部9升起;粉塵落入至嘴部9內(nèi),并在倉部4進行集中,打開倉門7并將集裝袋、收集袋、編織袋等的兩個拎手分別掛在倉部4兩側(cè)的放袋機構(gòu)5處,對倉部4內(nèi)的粉塵進行清倉處理和轉(zhuǎn)運工作。從上文可見,本實用新型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能夠更好地適用于不同高度或角度的輸送帶,從而有利于提升粉塵收集效果。[0020] 進一步地,倉部4的下端設有倉門7,如上文,倉門7為現(xiàn)有技術(shù),倉門7設于基座3的左側(cè),手輪64設于基座3的右側(cè)。于是避免手輪64妨礙粉塵從倉門7排出,另外也避免手輪64與掛在放袋機構(gòu)5上的集裝袋、收集袋、編織袋等發(fā)生干涉。[0021] 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還包括敲擊機構(gòu)8,敲擊機構(gòu)8包括擺桿81、球錘82及擺桿支座84,擺桿支座84與嘴部9的外壁固定連接,擺桿
81鉸接于擺桿支座84上,擺桿81的下端與球錘82固定連接,敲擊機構(gòu)8包括用于推動球錘82敲擊嘴部9的外壁的敲擊彈簧83,敲擊彈簧83設于嘴部9的外壁與擺桿81的上端部之間,擺桿81與擺桿支座84的鉸接軸線設于敲擊彈簧83與球錘82之間,換句話說,擺桿81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部與擺桿支座84鉸接,敲擊彈簧83的一端可以與嘴部9的外壁鉤接或者固定連接。倉部4收集粉塵時,難免會有一部分粉塵粘附在倉部4及嘴部9的內(nèi)壁上,如果空氣比較潮濕,長期使用后,倉部4的內(nèi)壁上及嘴部9的內(nèi)壁上就會積累較多的粉塵,從而進一步妨礙粉塵滑落至倉門7,而通過設置敲擊機構(gòu)8,工人可以在收集粉塵的時候,用手將球錘82拉離開嘴部9,由于敲擊彈簧83設于嘴部9的外壁與擺桿81的上端部之間,于是敲擊彈簧83就會被擺桿81的上端部壓縮,當工人釋放球錘82時,敲擊彈簧83的彈性恢復力就會推動擺桿81的上端部快速向外移動,同時地,使得球錘82快速擺向嘴部9的外壁,從而球錘82敲擊嘴部9的外壁,使得嘴部9及倉部4都發(fā)生震動,而使嘴部9及倉部4內(nèi)壁上的粉塵掉落,由于球錘82會受到嘴部9的壁體的反作用力,于是球錘82被彈開,使得敲擊彈簧83再次被彈性壓縮,經(jīng)過球錘82對嘴部9的壁體的逐漸減弱的多次敲擊作用,使得嘴部9的內(nèi)壁及倉部4的內(nèi)壁上的粉塵更有效掉落,工人具體可以通過觀察嘴部9及倉部4的內(nèi)部情況而決定是否需要操作敲擊機構(gòu)8。
[0022] 進一步地,球錘82設為橡膠球錘,舉例地說,擺桿81的下端可以形成有外螺紋,球錘82可以包裹在上述的外螺紋的外部,避免球錘82與擺桿81松脫。由于球錘82設為橡膠球錘,于是有利于降低噪聲,而且使球錘82具有一定的彈性,有利于增加球錘82敲擊嘴部9的次數(shù)(在工人單次拉開球錘82而使敲擊彈簧83彈性壓縮變形的操作中)。[0023] 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2所示,基座3的上面固定連接有蝸桿支座63,蝸桿支座63可以焊接于基座3上,蝸桿軸61的左右兩端分別與對應的蝸桿支座63轉(zhuǎn)動連接,上述結(jié)構(gòu)設置簡單,便于制作。
聲明:
“接收角度可調(diào)的輸送帶粉塵集中裝置” 該技術(shù)專利(論文)所有權(quán)利歸屬于技術(shù)(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shù)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