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包括設置在機殼(100)內的葉輪組(110),所述葉輪組(110)的端部同軸連接有用于驅動葉輪組(110)轉動的驅動件(120),所述葉輪組(110)內具有葉片(112),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組(110)內設置有清潔部(300),所述清潔部(300)包括利用滑動刮除葉片(112)側壁灰塵的刮板(311),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刮板(311)位于葉片(112)的外端,所述清潔部(300)連接有壓縮部(200),所述壓縮部(200)用于在葉輪組(110)轉動時收集壓縮氣體并間歇輸送至刮板(311),以使刮板(311)克服離心力向葉片(112)的內端移動,在葉輪組(110)轉動與間歇輸送的配合下,刮板(311)進行往復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組(110)包括葉輪后盤(111)、葉片(112)以及葉輪前盤,所述葉輪后盤(111)和葉輪前盤以對置的方式設置在葉片(112)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部(300)包括固定設置在葉片(112)側壁的引導板(310),所述引導板(310)與葉片(112)之間形成將刮板(311)限制在葉片(112)的側壁的滑道,所述刮板(311)的一端滑動設置在滑道內,所述引導板(310)位于刮板(311)外端的一端設置有與滑道連通的輸氣管(313),所述輸氣管(313)的一端連通有設置在葉輪后盤(111)內的輸氣腔(312),所述輸氣腔(312)用于輸送壓縮部(200)壓縮的氣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100)內端與葉輪組(110)之間設置有間隙(102),所述壓縮部(200)位于間隙(102)內;
所述壓縮部(200)包括固定設置在葉輪后盤(111)相對葉片(112)一側的轉盤(210),以及固定設置在機殼(100)內端并位于轉盤(210)外周的弧形板(214);所述弧形板(214)一端與轉盤(210)頂端之間為進氣端,另一端與轉盤(210)底端之間為壓縮端,所述進氣端的空間大于壓縮端的空間,所述轉盤(210)外圈設置有將進氣端的氣體向壓縮端推動的活塞件,所述轉盤(210)的外圈開設有多個將壓縮端氣體輸送至輸氣腔(312)的進氣腔(21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腔(213)一端貫穿轉盤(210)外圈,另一端與輸氣腔(312)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件包括與轉盤(210)彈性連接的活塞桿(211),活塞桿(211)的一端滑動穿入轉盤(210)內,另一端與弧形板(214)的內圈貼合。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腔(213)內設置有泄壓閥。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210)的內圈開設有與轉盤(210)被活塞桿(211)穿過部分連通的吸氣口(220),外圈開設有與轉盤(210)被活塞桿(211)穿過部分連通的排氣口(221),所述吸氣口(220)與排氣口(221)內均設置有單向閥。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后盤(111)位于葉片(112)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吸引管(321),所述吸引管(321)的一端與間隙(102)連通,另一端向刮板(311)處彎折,以在氣體通過輸氣管(313)吹出后形成負壓區(qū),所述吸引管(321)的彎折端位于滑道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311)位于引導板(310)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滑塊(320),滑塊(320)呈“L”形結構,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滑塊(320)向吸引管(321)處移動并與引導板(310)的側壁配合將吸引管(321)的端部圍成密閉空腔。
說明書: 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技術領域[0001] 本發(fā)明涉及風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背景技術[0002] 防腐風機的主要部件經過防腐處理或使用防腐材料制造,能夠耐腐蝕性的風機統稱為防腐風機。防腐風機廣泛用于工廠、礦井、電鍍、化工、蝕刻、等場所的通風、排塵和抽異
味。
[0003] 由于防腐風機的使用環(huán)境較為惡劣,常用于輸送油煙、灰塵等氣體,久而久之其內部就會容易產生較多的灰塵或者油污?;覊m會增加風機的負荷,造成風機用電量增加,以及
出風量降低等現象。而且有些輸送化工類有毒氣體,葉片上長期堆積較多有害物質后容易
減少葉片的使用壽命。
[0004] 然而,目前的清潔方式通常采用人工進行。清潔時先將風機拆卸,然后通過高壓氣/液體進行噴射清潔。但這樣的清潔工作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清潔過程中風機無法進行工
作,從而影響氣體的排出效率。
發(fā)明內容[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提供了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包括設置在機殼內的葉輪組,所述葉輪組的端部同軸連接有用于驅動葉輪組轉動的驅動件,所述葉輪組內具
有葉片,
所述葉輪組內設置有清潔部,所述清潔部包括利用滑動刮除葉片側壁灰塵的刮
板,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刮板位于葉片的外端,所述清潔部連接有壓縮部,所述壓縮部用于
在葉輪組轉動時收集壓縮氣體并間歇輸送至刮板,以使刮板克服離心力向葉片的內端移
動,在葉輪組轉動與間歇輸送的配合下,刮板進行往復運動。
[0007]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葉輪組包括葉輪后盤、葉片以及葉輪前盤,所述葉輪后盤和葉輪前盤以對置的方式設置在葉片的兩側。
[0008]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清潔部包括固定設置在葉片側壁的引導板,所述引導板與葉片之間形成將刮板限制在葉片的側壁的滑道,所述刮板的一端滑動設置在
滑道內,所述引導板位于刮板外端的一端設置有與滑道連通的輸氣管,所述輸氣管的一端
連通有設置在葉輪后盤內的輸氣腔,所述輸氣腔用于輸送壓縮部壓縮的氣體。
[0009]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殼內端與葉輪組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壓縮部位于間隙內;
所述壓縮部包括固定設置在葉輪后盤相對葉片一側的轉盤,以及固定設置在機殼
內端并位于轉盤外周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一端與轉盤頂端之間為進氣端,另一端與轉盤
底端之間為壓縮端,所述進氣端的空間大于壓縮端的空間,所述轉盤外圈設置有將進氣端
的氣體向壓縮端推動的活塞件,所述轉盤的外圈開設有多個將壓縮端氣體輸送至輸氣腔的
進氣腔。
[0010]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腔一端貫穿轉盤外圈,另一端與輸氣腔連通。
[0011]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塞件包括與轉盤彈性連接的活塞桿,活塞桿的一端滑動穿入轉盤內,另一端與弧形板的內圈貼合。
[0012]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腔內設置有泄壓閥。[0013]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盤的內圈開設有與轉盤被活塞桿穿過部分連通的吸氣口,外圈開設有與轉盤被活塞桿穿過部分連通的排氣口,所述吸氣口與排氣口
內均設置有單向閥。
[0014]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葉輪后盤位于葉片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吸引管,所述吸引管的一端與間隙連通,另一端向刮板處彎折,以在氣體通過輸氣管吹出后形成
負壓區(qū),所述吸引管的彎折端位于滑道內。
[0015]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刮板位于引導板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滑塊,滑塊呈“L”形結構,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滑塊向吸引管處移動并與引導板的側壁配合將吸引
管的端部圍成密閉空腔。
[0016]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1、該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中,利用葉輪組轉動的動力對氣體進行壓
縮存儲,并在存儲后通過間歇的方式輸送給刮板,以使刮板通過壓縮氣體的動力向輸氣腔
內端移動,移動后的刮板又能在氣體停止輸送時利用離心力向輸氣腔的外端移動,從而在
往復移動的過程中將葉片側壁的灰塵刮除,以便于降低灰塵附著的效率。
[0017] 2、該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中,通過與活塞的接觸與脫離的方式實現活塞桿的往復運動,并配合吸氣口將轉盤內圈(也就是傳動軸附近)的氣體抽走,從而防止
傳動軸附近產生高壓,造成漏氣的現象產生。
[0018] 3、該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中,在離心力與壓縮氣體的雙重作用下,滑塊的往復移動可以充當一個控制吸引管端部閉合的閥門,使吸引管在壓縮氣體噴出時將
間隙處氣體吸引至葉片處,并在壓縮氣體停止噴出時配合離心力的作用將吸引管端部堵
住,從而實現對氣體導流的同時還能防止氣體倒流。
附圖說明[0019]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葉輪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壓縮部的結構示意圖其一;
圖4為本發(fā)明的清潔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刮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刮板的離心狀態(tài)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壓縮部的結構示意圖其二;
圖8為本發(fā)明的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A處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的吸引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的吸引管的吸風狀態(tài)示意圖。
[0020] 圖中各個標號意義為:100、機殼;101、進氣口;102、間隙;110、葉輪組;111、葉輪后盤;112、葉片;120、驅
動件;
200、壓縮部;210、轉盤;211、活塞桿;212、復位彈簧;213、進氣腔;214、弧形板;
220、吸氣口;221、排氣口;
300、清潔部;310、引導板;311、刮板;312、輸氣腔;313、輸氣管;
320、滑塊;321、吸引管。
具體實施方式[0021]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br>
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
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2]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23]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4] 因拆卸式的清潔方式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在清潔過程中風機無法進行工作,影響氣體的排出效率,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了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以在風機運行過
程中進行自動清潔,降低灰塵的附著效率,延緩對風機拆卸式清潔的頻率,從而提高風機的
工作效率。
[0025] 請參閱圖1?圖4所示,包括轉動設置在機殼100內的葉輪組110,葉輪組110的端部同軸連接有驅動件120,驅動件120用于驅動葉輪組110在機殼100內轉動,機殼100的一側連
接有進氣口101,通過葉輪組110轉動產生的離心力將氣體送出,從而使外界氣體通過進氣
口101進入到機殼100內,實現輸送氣體的功能。
[0026] 葉輪組110內設置有清潔部300,清潔部300包括貼合在葉輪后盤111側壁用于刮除灰塵的刮板311,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刮板311位于葉片112的外端,清潔部300連接有壓縮部
200,壓縮部200用于在葉輪組110轉動時收集壓縮氣體并間歇輸送至刮板311,以使刮板311
克服離心力向葉片112的內端移動,在葉輪組110轉動與間歇輸送的配合下刮板311進行往
復運動。
[0027] 由此可見,利用葉輪組110轉動的動力對氣體進行壓縮存儲,并在存儲后通過間歇的方式輸送給刮板311,以使刮板311通過壓縮氣體的動力向輸氣腔312內端移動,移動后的
刮板311又能在氣體停止輸送時利用離心力向輸氣腔312的外端移動,從而在往復移動的過
程中將葉片112側壁的灰塵刮除,以便于降低灰塵附著的效率。
[0028]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fā)明中,葉片112的外端是指靠近葉輪后盤111外圈的一端,內端是指靠近葉輪后盤111中心的一端。
[0029] 圖2?圖8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0030] 在圖6中,葉輪組110包括葉輪后盤111、葉片112以及葉輪前盤,其中,葉輪后盤111和葉輪前盤以對置的方式設置在葉片112的兩側,葉輪后盤111靠近機殼100內圈設置,葉輪
前盤靠近進氣口101設置。
[0031] 圖4和圖5示出了清潔部300的具體結構,如圖所示,清潔部300包括固定設置在葉片112側壁的引導板310,引導板310與葉片112之間形成滑道,用于限制刮板311的滑動,防
止刮板311脫離葉片112的側壁,因此刮板311的一端需要滑動設置在滑道內,引導板310位
于刮板311外端的一端設置有與滑道連通的輸氣管313,輸氣管313的一端連通有設置在葉
輪后盤111內的輸氣腔312,輸氣腔312用于輸送壓縮部200壓縮的氣體。
[0032] 這樣,當壓縮部200的氣體通過輸氣腔312和輸氣管313輸送至滑道處時,由于壓縮氣體具有較強的推力,因此進入到滑道內的氣體會瞬間推動刮板311,以使刮板311克服葉
片112轉動產生的離心力,向葉片112的內端移動。當氣體停止輸送時,刮板311受到的驅動
力消失,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刮板311向葉片112的外端移動。刮板311在葉片112側壁進行頻
繁的位移,從而將刮板311側壁的灰塵刮除,防止灰塵的持續(xù)附著,從而減緩了刮板311側壁
灰塵的堆積量。
[0033] 如圖3所示,機殼100內端與葉輪組110之間設置有間隙102,壓縮部200位于間隙102內。接著,圖7和圖8示出了壓縮部200的具體結構,如圖所示,壓縮部200包括固定設置在
葉輪后盤111相對葉片112一側的轉盤210,以及固定設置在機殼100內端并位于轉盤210外
周的弧形板214;弧形板214一端與轉盤210頂端之間為進氣端,弧形板214另一端與轉盤210
底端之間為壓縮端,其中進氣端的空間大于壓縮端。并且,轉盤210外圈設置有將進氣端的
氣體向壓縮端推動的活塞件。這樣,在活塞件的作用下,進氣端的氣體進入到壓縮端后,由
于氣體的活動空間逐漸變小,從而實現氣體的壓縮。
[0034] 在壓縮完成后,為順利將壓縮后的氣體間歇輸送給輸氣腔312,本實施例在轉盤210的外圈以環(huán)形陣列的方式開設多個進氣腔213,進氣腔213的數量與葉片112的數量保持
一致,以實現對每個葉片112上的刮板311進行驅動,進氣腔213一端貫穿轉盤210外圈,另一
端與輸氣腔312連通(可參閱圖5)。在轉盤210轉動的配合下,相應的進氣腔213轉動至壓縮
端后,壓縮端內部的氣體涌入進氣腔213內并經輸氣腔312和輸氣管313輸送至滑道內來對
刮板311進行驅動。而當轉盤210轉動帶動進氣腔213脫離壓縮端后,進氣腔213內的壓縮氣
體消失,只有當該進氣腔213再次轉動至壓縮端后,才能參與壓縮氣體的輸送工作,從而實
現間歇輸送氣體。
[0035] 活塞件包括通過復位彈簧212與轉盤彈性連接的活塞桿211,活塞桿211的一端滑動穿入轉盤210內,另一端與弧形板214的內圈貼合。這樣,在轉盤210轉動過程中,活塞桿
211將進氣端的氣體向壓縮端推動,使氣體被壓縮至進氣腔213內。
[0036] 另外,如圖5所示,考慮到壓縮端的氣體會直接通過進氣腔213向輸氣腔312內輸送,這樣就導致了氣體在未進行充分壓縮前就會向進氣腔213內流動,造成壓力的丟失。為
此,可以將進氣腔213的開口設置的較小一些,也可以在進氣腔213內設置泄壓閥,這樣只有
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后,壓縮端的氣體才能通過泄壓閥進入到輸氣腔312內。
[0037] 接著,圖9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0038] 在該實施例中,考慮到驅動件120與葉輪后盤111之間是通過傳動軸進行驅動的,那么在傳動軸與機殼100之間的轉動連接處就容易出現縫隙,由于機殼100內的氣壓較強,
從而容易產生漏氣的現象。為此,請在圖9的基礎上結合上述內容所示:
轉盤210的內圈開設有與轉盤210被活塞桿211穿過部分連通的吸氣口220,外圈開
設有與轉盤210被活塞桿211穿過部分連通的排氣口221,吸氣口220與排氣口221內均設置
有單向閥。這樣,當活塞桿211向靠近轉盤210的內圈方向移動時,將氣體通過排氣口221以
及排氣口221內部的單向閥排出;當活塞桿211向遠離轉盤210的內圈方向移動時,將轉盤
210內圈的氣體通過吸氣口220以及吸氣口220內部的單向閥抽入到轉盤210被活塞桿211穿
過部分內。如此往復循環(huán)便可將轉盤210內圈的氣體抽走,防止該部分產生高壓。
[0039] 也就是說,傳動軸是位于轉盤210的內端的,通過活塞桿211與弧形板214的接觸與脫離的方式實現活塞桿211的往復運動,并配合吸氣口220將轉盤210內圈(也就是傳動軸附
近)的氣體抽走,從而防止傳動軸附近產生高壓,造成漏氣的現象產生。
[0040] 不僅如此,圖10和圖1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0041] 本實施例提供了另一種吸引傳動軸附近氣體的部件。如圖所示,葉輪后盤111位于葉片112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吸引管321,吸引管321的一端與間隙102連通,另一端向刮板311
處彎折并位于滑道內。當氣體通過輸氣管313吹出后,氣體吹向吸引管321,由于吸引管321
的端部與輸氣管313相背設置,此時吸引管321的端部便會形成負壓區(qū),從而在負壓的作用
下,間隙102處的氣體通過吸引管321被吸到葉片112處,從而降低間隙102處(也就是傳動軸
附近)的氣壓。
[0042] 另外,考慮到輸氣管313在不吹動時,葉片112處的氣體也就容易通過吸引管321向間隙102處流動,為此,刮板311位于引導板310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滑塊320,滑塊320呈“L”
形結構,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滑塊320向吸引管321處移動并與引導板310的側壁配合將吸引
管321的端部圍成密閉空腔。
[0043] 由此可見,在離心力與壓縮氣體的雙重作用下,滑塊320的往復移動可以充當一個控制吸引管321端部閉合的閥門,使吸引管321在壓縮氣體噴出時將間隙102處氣體吸引至
葉片112處,并在壓縮氣體停止噴出時配合離心力的作用將吸引管321端部堵住,從而實現
對氣體導流的同時還能防止氣體倒流。
[0044]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僅為本發(fā)明
的優(yōu)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
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
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聲明:
“基于轉動實現自清潔的防腐蝕風機”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