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書: 1.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包括煙氣混合器(1)、燃燒室(10)、第一蓄熱室(7)、第二蓄熱室(9),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混合器(1)右壁中部連接有第一傳輸管道(3),所述第一傳輸管道(3)右端連接有第一進氣管道(12),所述第一傳輸管道(3)上壁中部連接有第二進氣管道(6),所述第一蓄熱室(7)下壁右側(cè)與第二進氣管道(6)連接,所述第一蓄熱室(7)下壁左側(cè)連接有第一排氣管道(5),所述第二蓄熱室(9)下壁右側(cè)與第一進氣管道(12)連接,所述第二蓄熱室(9)下壁左側(cè)連接有第二排氣管道(11),所述第二排氣管道(11)下端與第一排氣管道(5)下端連接有第二傳輸管道(13),所述第一蓄熱室(7)與第二蓄熱室(9)內(nèi)部均連接有蓄熱體(8),所述第一蓄熱室(7)與第二蓄熱室(9)上端均與燃燒室(10)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輸管道(3)內(nèi)部左側(cè)連接有引風機(4)。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室(10)右壁連接有第三傳輸管道(15),所述第三傳輸管道(15)內(nèi)部上側(cè)連接有余熱鍋爐(16),所述第三傳輸管道(15)下端與第二傳輸管道(13)連接,所述第二傳輸管道(13)右端連接有煙囪(14),所述煙囪(14)與第二傳輸管道(13)的連接處開設有連接孔(17)。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混合器(1)上端中部設有進氣孔(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進氣管道(6)、第二排氣管道(11)、第一排氣管道(5)與第一進氣管道(12)上端均連接有閥門開關。
說明書: 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技術領域[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背景技術[0002] 有機廢氣處理是指對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機廢氣進行吸附、過濾、凈化的處理工作,有機廢氣處理特點:有機廢氣一般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不溶于水、溶于有機
溶劑、處理難度大的特點,在有機廢氣處理時普遍采用的是有機廢氣活性炭吸附處理法、催
化燃燒法、催化氧化法、酸堿中和法、等離子法等多種原理。
[0003] 現(xiàn)有的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在燃燒過程中需要大量燃料進行供熱,對廢氣進行燃燒處理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熱量,造成資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xiàn)有的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在燃燒過程中需要大量燃料進行供熱,對廢
氣進行燃燒處理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熱量,造成資源的浪費的問題。
[0005]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包括煙氣混合器、燃燒室、第一蓄熱室、第二蓄熱室,所述煙氣混合器右壁中部連接有第
一傳輸管道,所述第一傳輸管道右端連接有第一進氣管道,所述第一傳輸管道上壁中部連
接有第二進氣管道,所述第一蓄熱室下壁右側(cè)與第二進氣管道連接,所述第一蓄熱室下壁
左側(cè)連接有第一排氣管道,所述第二蓄熱室下壁右側(cè)與第一進氣管道連接,所述第二蓄熱
室下壁左側(cè)連接有第二排氣管道,所述第二排氣管道下端與第一排氣管道下端連接有第二
傳輸管道,所述第一蓄熱室與第二蓄熱室內(nèi)部均連接有蓄熱體,所述第一蓄熱室與第二蓄
熱室上端均與燃燒室連接。
[0006]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傳輸管道內(nèi)部左側(cè)連接有引風機。[0007] 優(yōu)選的,所述燃燒室右壁連接有第三傳輸管道,所述第三傳輸管道內(nèi)部上側(cè)連接有余熱鍋爐,所述第三傳輸管道下端與第二傳輸管道連接,所述第二傳輸管道右端連接有
煙囪,所述煙囪與第二傳輸管道的連接處開設有連接孔。
[0008] 優(yōu)選的,所述煙氣混合器上端中部設有進氣孔。[0009]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進氣管道、第二排氣管道、第一排氣管道與第一進氣管道上端均連接有閥門開關。
[0010]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第一傳輸管道、第一排氣管道、第二進氣管道、第一蓄熱室、蓄熱體、第二蓄熱室、燃燒室、第二排氣管道、第一進氣管道的
共同配合,使對混合煙氣進行燃燒處理過程中減少熱量的損失,降低資源的損耗,更加環(huán)
保。
附圖說明[0011]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0012] 圖2為本實用新型煙囪立體結構示意圖。[0013] 圖中:1煙氣混合器、2進氣孔、3第一傳輸管道、4引風機、5第一排氣管道、6第二進氣管道、7第一蓄熱室、8蓄熱體、9第二蓄熱室、10燃燒室、11第二排氣管道、12第一進氣管
道、13第二傳輸管道、14煙囪、15第三傳輸管道、16余熱鍋爐、17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0014]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
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
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16] 實施例:[0017]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包括煙氣混合器1、燃燒室10、第一蓄熱室7、第二蓄熱室9,所述煙氣混合器1右壁中部連接
有第一傳輸管道3,所述第一傳輸管道3右端連接有第一進氣管道12,所述第一傳輸管道3上
壁中部連接有第二進氣管道6,所述第一蓄熱室7下壁右側(cè)與第二進氣管道6連接,所述第一
蓄熱室7下壁左側(cè)連接有第一排氣管道5,所述第二蓄熱室9下壁右側(cè)與第一進氣管道12連
接,所述第二蓄熱室9下壁左側(cè)連接有第二排氣管道11,所述第二排氣管道11下端與第一排
氣管道5下端連接有第二傳輸管道13,所述第一蓄熱室7與第二蓄熱室9內(nèi)部均連接有蓄熱
體8,所述第一蓄熱室7與第二蓄熱室9上端均與燃燒室10連接。
[0018] 其中,所述第一傳輸管道3內(nèi)部左側(cè)連接有引風機4,所述燃燒室10右壁連接有第三傳輸管道15,所述第三傳輸管道15內(nèi)部上側(cè)連接有余熱鍋爐16,所述第三傳輸管道15下
端與第二傳輸管道13連接,所述第二傳輸管道13右端連接有煙囪14,所述煙囪14與第二傳
輸管道13的連接處開設有連接孔17,所述煙氣混合器1上端中部設有進氣孔2,所述第二進
氣管道6、第二排氣管道11、第一排氣管道5與第一進氣管道12上端均連接有閥門開關。
[0019] 工作原理:有機廢氣通過進氣孔2進入煙氣混合器1內(nèi)部,隨后打開引風機4,打開第二進氣管道6上端的閥門,關閉第一進氣管道12上端的閥門,隨后有機廢氣進入第一蓄熱
室7內(nèi)部將第一蓄熱室7內(nèi)部蓄熱體存儲的熱量進行吸收,隨后進入燃燒室10進一步燃燒,
有機廢氣在燃燒室10內(nèi)部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與水,廢氣在第一蓄熱室7中所吸收的熱量
為上個過程中循環(huán)回收的熱量,減少了燃料的消耗,處理過后的高溫廢氣進入第二蓄熱室9
內(nèi)部進行熱交換,熱量被第二蓄熱室9中的蓄熱體吸收,隨后通過第二排氣管道11排放,第
二蓄熱室9中蓄熱體所吸收的熱量可用于下個循環(huán)對新輸入的廢氣進行加熱,重新輸入廢
氣后關閉第二進氣管道6上端的閥門,打開第一進氣管道12上端的閥門,使廢氣進入第二蓄
熱室9內(nèi)部,以此過程交替進行,燃燒后的廢氣通過第二傳輸管道13進入煙囪14內(nèi)部排出。
[0020]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
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
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nèi)的
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nèi),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
要求。
[0021]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
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聲明:
“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處理系統(tǒng)”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