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磁力攪拌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2.磁力攪拌器是用于液體混合的實驗室儀器,主要用于攪拌或同時加熱攪拌低粘稠度的液體或固液混合物,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場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使用磁場推動放置在容器中帶磁性的攪拌子進行圓周運轉,從而達到攪拌液體的目的,這時就需要用到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
3.現(xiàn)有的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因此,需要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4.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具有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能夠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好的優(yōu)點。
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底座,所述攪拌底座的內(nèi)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一側延伸至第一限位槽的內(nèi)部并活動連接有散熱扇本體,所述散熱扇本體底部的兩側均連通有抽風管,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吸熱座,所述吸熱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散熱片,所述吸熱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吸熱殼,所述吸熱殼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磁力傳動組件,所述攪拌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有攪拌箱,所述攪拌箱內(nèi)腔的底部設置有磁力驅動轉子,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開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底端延伸至箱體的內(nèi)部,所述螺紋桿的表面螺紋連接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正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二電動伸縮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減震板,所述減震板的底部與攪拌箱的頂部活動連接。
6.通過第一電動伸縮桿帶動連接板移動,連接板帶動凹形板移動,能夠使凹形板和散熱扇本體分離,方便工作人員對散熱扇本體更好的進行清理,通過電機帶動螺紋桿轉動,螺紋桿帶動活動塊移動,活動塊帶動第二電動伸縮桿移動,第二電動伸縮桿帶動減震板移動,能夠使攪拌箱在運行時進行減震,解決了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的問題。
7.啟動第一電動伸縮桿,第一電動伸縮桿帶動連接板進行移動,連接板帶動凹形板進行移動,能夠使凹形板和散熱扇本體進行分離,方便工作人員對散熱扇本體更好的進行清理,啟動電機,電機帶動螺紋桿進行轉動,螺紋桿帶動活動塊進行移動,活動塊帶動第二電動伸縮桿進行移動,第二電動伸縮桿帶動減震板進行移動,能夠使攪拌箱在運行時進行
減震,解決了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的問題。
8.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攪拌底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在需要對攪拌底座進行移動時,通過底板和底座,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放置。
9.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表面與連接板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在移動連接板時,通過固定桿,能夠在連接板在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
10.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攪拌底座的正面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背面通過固定件與攪拌底座的正面固定連接,在需要啟動攪拌箱時,通過控制器,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使用。
11.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箱體內(nèi)腔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底部通過軸承與螺紋桿的底端活動連接,在螺紋桿在轉動時,通過支撐板,能夠使螺紋桿在轉動時起到支撐作用。
12.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箱體的內(nèi)壁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表面活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的一側與活動塊的一側固定連接,在活動塊移動時,通過滑槽、連接桿和滑塊,能夠使活動塊在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
13.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減震板的底部設置有貼合墊,所述貼合墊的頂部通過固定件與減震板的底部固定連接,在攪拌箱運行時,通過貼合墊,能夠更好的對攪拌箱進行減震。
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第一電動伸縮桿帶動連接板移動,連接板帶動凹形板移動,能夠使凹形板和散熱扇本體分離,方便工作人員對散熱扇本體更好的進行清理,通過電機帶動螺紋桿轉動,螺紋桿帶動活動塊移動,活動塊帶動第二電動伸縮桿移動,第二電動伸縮桿帶動減震板移動,能夠使攪拌箱在運行時進行減震,解決了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的問題。
16.2、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底板和底座,能夠方便工作人員對攪拌底座更好的進行放置,通過設置固定桿,能夠使連接板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通過設置控制器,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使用,通過設置支撐板,能夠使螺紋桿在轉動時起到支撐作用,通過設置滑槽、連接桿和滑塊時,能夠使活動塊在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通過設置貼合墊,能夠更好的對攪拌箱進行減震。
附圖說明
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示意圖;
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2中a的結構放大圖;
20.圖4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正視示意圖。
21.附圖標記說明:
22.1、攪拌底座;2、第一限位槽;3、第二限位槽;4、第一電動伸縮桿;5、連接板;6、凹形板;7、散熱扇本體;8、吸熱座;9、散熱片;10、吸熱殼;11、磁力傳動組件;12、箱體;13、抽風
管;14、攪拌箱;15、磁力驅動轉子;16、放置槽;17、電機;18、螺紋桿;19、活動塊;20、第二電動伸縮桿;21、減震板;22、底板;23、底座;24、固定桿;25、控制器;26、支撐板;27、滑槽;28、連接桿;29、滑塊;30、貼合墊。
具體實施方式
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24.實施例:
25.如圖1?圖4所示,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底座1,攪拌底座1的內(nèi)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限位槽2和第二限位槽3,第二限位槽3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4,第一電動伸縮桿4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5,連接板5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凹形板6,凹形板6的一側延伸至第一限位槽2的內(nèi)部并活動連接有散熱扇本體7,散熱扇本體7底部的兩側均連通有抽風管13,第一限位槽2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吸熱座8,吸熱座8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散熱片9,吸熱座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吸熱殼10,吸熱殼10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磁力傳動組件11,攪拌底座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12,箱體12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有攪拌箱14,攪拌箱14內(nèi)腔的底部設置有磁力驅動轉子15,箱體12的內(nèi)部開設有放置槽16,放置槽16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電機17,電機1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螺紋桿18,螺紋桿18的底端延伸至箱體12的內(nèi)部,螺紋桿18的表面螺紋連接有活動塊19,活動塊19的正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20,第二電動伸縮桿20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減震板21,減震板21的底部與攪拌箱14的頂部活動連接。
26.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27.啟動第一電動伸縮桿4,第一電動伸縮桿4帶動連接板5進行移動,連接板5帶動凹形板6進行移動,能夠使凹形板6和散熱扇本體7進行分離,方便工作人員對散熱扇本體7更好的進行清理,啟動電機17,電機17帶動螺紋桿18進行轉動,螺紋桿18帶動活動塊19進行移動,活動塊19帶動第二電動伸縮桿20進行移動,第二電動伸縮桿20帶動減震板21進行移動,能夠使攪拌箱14在運行時進行減震,解決了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的問題。
28.通過第一電動伸縮桿4帶動連接板5移動,連接板5帶動凹形板6移動,能夠使凹形板6和散熱扇本體7分離,方便工作人員對散熱扇本體7更好的進行清理,通過電機17帶動螺紋桿18轉動,螺紋桿18帶動活動塊19移動,活動塊19帶動第二電動伸縮桿20移動,第二電動伸縮桿20帶動減震板21移動,能夠使攪拌箱14在運行時進行減震,解決了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的問題。
29.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攪拌底座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板22,底板22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23。
30.在需要對攪拌底座1進行移動時,通過底板22和底座23,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放置。
31.通過設置底板22和底座23,能夠方便工作人員對攪拌底座1更好的進行放置。
32.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第二限位槽3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桿24,固定桿24的表面與連接板5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
33.在移動連接板5時,通過固定桿24,能夠在連接板5在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
34.通過設置固定桿24,能夠使連接板5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
35.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攪拌底座1的正面設置有控制器25,控制器25的背面通過固定件與攪拌底座1的正面固定連接。
36.在需要啟動攪拌箱14時,通過控制器25,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使用。
37.通過設置控制器25,能夠方便工作人員進行使用。
38.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箱體12內(nèi)腔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板26,支撐板26的底部通過軸承與螺紋桿18的底端活動連接。
39.在螺紋桿18在轉動時,通過支撐板26,能夠使螺紋桿18在轉動時起到支撐作用。
40.通過設置支撐板26,能夠使螺紋桿18在轉動時起到支撐作用。
41.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箱體12的內(nèi)壁開設有滑槽27,滑槽27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桿28,連接桿28的表面活動連接有滑塊29,滑塊29的一側與活動塊19的一側固定連接。
42.在活動塊19移動時,通過滑槽27、連接桿28和滑塊29,能夠使活動塊19在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
43.通過設置滑槽27、連接桿28和滑塊29時,能夠使活動塊19在移動時起到穩(wěn)定作用。
44.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減震板21的底部設置有貼合墊30,貼合墊30的頂部通過固定件與減震板21的底部固定連接。
45.在攪拌箱14運行時,通過貼合墊30,能夠更好的對攪拌箱14進行減震。
46.通過設置貼合墊30,能夠更好的對攪拌箱14進行減震。
47.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啟動第一電動伸縮桿4,第一電動伸縮桿4帶動連接板5進行移動,連接板5帶動凹形板6進行移動,能夠使凹形板6和散熱扇本體7進行分離,方便工作人員對散熱扇本體7更好的進行清理,啟動電機17,電機17帶動螺紋桿18進行轉動,螺紋桿18帶動活動塊19進行移動,活動塊19帶動第二電動伸縮桿20進行移動,第二電動伸縮桿20帶動減震板21進行移動,能夠使攪拌箱14在運行時進行減震,解決了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的問題。
4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技術特征:
1.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底座的內(nèi)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一側延伸至第一限位槽的內(nèi)部并活動連接有散熱扇本體,所述散熱扇本體底部的兩側均連通有抽風管,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吸熱座,所述吸熱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散熱片,所述吸熱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吸熱殼,所述吸熱殼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磁力傳動組件,所述攪拌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有攪拌箱,所述攪拌箱內(nèi)腔的底部設置有磁力驅動轉子,所述箱體的內(nèi)部開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底端延伸至箱體的內(nèi)部,所述螺紋桿的表面螺紋連接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正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二電動伸縮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減震板,所述減震板的底部與攪拌箱的頂部活動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底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底座。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表面與連接板的內(nèi)部活動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底座的正面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背面通過固定件與攪拌底座的正面固定連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內(nèi)腔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底部通過軸承與螺紋桿的底端活動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的內(nèi)壁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表面活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的一側與活動塊的一側固定連接。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板的底部設置有貼合墊,所述貼合墊的頂部通過固定件與減震板的底部固定連接。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包括攪拌底座,攪拌底座的內(nèi)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桿,第一電動伸縮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凹形板,凹形板的一側延伸至第一限位槽的內(nèi)部并活動連接有散熱扇本體,散熱扇本體底部的兩側均連通有抽風管,第一限位槽的內(nèi)部固定連接有吸熱座,吸熱座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散熱片,吸熱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吸熱殼,吸熱殼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磁力傳動組件,攪拌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不方便對散熱扇進行拆卸,不能有效的進行清理,且減震效果差的問題。效果差的問題。效果差的問題。
技術研發(fā)人員:胥娜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陜西邦邦生物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2021.06.07
技術公布日:2021/12/14
聲明:
“基于納米磁珠的磁力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